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96999
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4期
     摘要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弄口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关键词 惯用语;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关联理论;思考

    分类号 B842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惯用语的意义不是其组成成份意义的简单叠加、整合,而是脱离字面意义的隐喻性概念意义。如“穿小鞋”并不是给别人穿不合脚的鞋,而是指利用手段或者权势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别人的行为。作为比喻性语言的一种,惯用语结构简单固定,意义表达丰富,深受大众喜爱;同时,惯用语出现频率高,用处广。因此,对惯用语理解心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惯用语是比词包含内容更丰富的语言单位,对惯用语心理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普通字词理解模型的补充、完善;其次,对惯用语理解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比喻性语言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再次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