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05514
时距加工“长度效应”研究述评(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6期
     2008)。由此可见,时距信息加工机制存在差异的观点已得到一些研究支持,但对于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仍存在分歧。

    2.2 支持“共同”机制假设的证据

    自研究者逐渐将研究兴趣转移到“长度效应”问题的探讨之后,一些研究者却指出时距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可能并不存在所谓的长度效应。譬如,Eisler(1994)曾对1868年至1975年间采用时间复制任务的研究结果进行元分析发现时距加工过程中标准时距与复制时距的关系呈现出指数为-81的幂函数曲线(高估短时距、低估长时距),这可能说明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具有共同机制。wearden n999)主张这种机制可以用标量计时模型解释。该模型假定时距信息加工包括三个阶段:内部时钟、记忆、决策。内部时钟被假定为由一个以一定频率发放脉冲的起搏器和一个累加脉冲的累加器所构成,注意资源负责监控脉冲自起搏器进入累加器的过程;记忆包括存储当前时距脉冲的工作记忆和存储相对较重要时距脉冲的标准时距参照记忆;决策是指比较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当前时距和参照记忆中的重要时距(脉冲数比较),并进而做出判断。

    自标量计时模型被明确提出之后,为共同机制观点寻找新证据掀起了新一轮研究热潮。Fortin和coutllre(2002)在研究中首先以1s/个相继呈现数量不等(1个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