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研究现状及展望(4)
shinn等人(2008)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下,父母-孩子在联系型(amliation)和武断型(assertive)谈话类型上的差异,发现中产阶级与工薪阶级相比,中产阶级父母与孩子的谈话中更多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谈话内容和方式更为丰富。除此之外,Leyya等人(2008)就低收入家庭母亲的叙事详尽性和自主性支持(autonomy support)对儿童自传叙事能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发现社会地位不同,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所表现出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在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中,母亲的叙事详尽性水平较低、自主性支持不够,儿童在谈话中的表现更为被动,缺乏独立性。
虽然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回忆,但同时又是社会性的记忆。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群体、公共机构、宗教团体或家庭的成员之间共同分享的记忆(wang,2008)。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实质是对家庭故事的分享,是集体记忆中的一种发展形式(Reese & Fivnsh,2008)。集体记忆的发展可能起始于早期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父母通过特定的集体记忆叙述方式传达给儿童,进而影响儿童对集体记忆的回忆和叙述。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对过去历史事件或家庭事件的叙述,可能是儿童集体记忆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 百拇医药
另外,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Fivnsh等人(2005)要求中国、欧美文化下的母亲分别回忆一件非常(highly)积极和消极的过去经历并与孩子进行交流,结果发现中国母亲在叙事中会使用更多的消极词语,而欧美母亲更多与孩子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另外,母亲,孩子叙事风格也存在文化差异,欧美文化下的母亲对过去经历的叙述更为详细,而日本、韩国、中国(wang,2001;wang,Leichtman, & Davies,2000)等国家的母亲叙事相对简单重复,并且欧美文化下幼儿的叙事也更为具体详细(Fivush,2007;wang,2007)。事实上,到了学龄期,东方文化下儿童叙事的详尽性也不如西方文化下的儿童,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Nelson & Fivush,2004)。母亲叙事风格与其所处文化背景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这一点可能与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性,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文化差异不止对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和自传记忆表征有直接影响,而且影响其自我的形成和发展,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儿童文化自我形成的关键方式(张镇,张建新,2008)。
, 百拇医药
5 研究前景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尤其是父母,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试图对儿童自传记忆、叙事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原因做出有力诠释,但其研究结果的充分性还有待完善。因此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厘清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与儿童认知、自传记忆表征等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母亲一孩子的交流中,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桑标,李燕燕,2006)。并且,如果幼儿在记忆共享中提及他人越多,其心理理论越好(陆慧菁,苏彦捷,2009)。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中,父母叙事中情绪的指向性(他人\自己\孩子)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父母在叙事中提及他人的情绪状态越多,与孩子共同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并交换观点,可能会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对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主要以情绪性线索词为材料,要求回忆与线索词一致的情绪性具体事件(Fivush et al.,2003),部分研究要求被试在固定时间内回忆尽可能多的生活经历(Burch.Austim, & Bauer,2004)。但是,由于目前关于父母一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多集中在幼儿阶段,而幼儿的思维、记忆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若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儿童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并在其后研究中以此为刺激材料更为具体形象,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可能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更接近儿童的真实水平。
, http://www.100md.com
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几乎均源于社会中层。社会阶层的不同,父母叙事的风格和内容也随之不同。因此,研究者应该把社会阶层作为环境变量纳入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中,同时要重视文化价值观取向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儿童自传记忆、社会情感等发展的动力系统探讨是新近对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渠道,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也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还有,现有研究证实自传记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一差异是否与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性别差异有显著相关?对自传记忆性别差异的发生学研究以及时间跨度较长的纵向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另外,虽然儿童的叙事能力、回忆能力的发展受到与父母自传叙事的影响,但在以上研究中,儿童的最小年龄在3岁左右。此年龄为学前期的开始,因此幼儿教师-儿童自传叙事的研究值得探讨。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从功能的视角探讨自传记忆的可利用性,是近年来记忆功能取向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其研究方法仍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虽研究者通过改变父母-孩子的叙事方式和内容以使研究过程更接近真实生活情境,但其生态化效度仍值得商议。自传记忆是个体的记忆,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其结构和组织的复杂性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一大瓶颈。尽管如此,国外诸多有关自传记忆的研究都在不断地实现着对现有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突破。相信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国际化步伐的迈进,自传记忆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 http://www.100md.com(胡瑞恒 崔晓文 秦金亮)
虽然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回忆,但同时又是社会性的记忆。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群体、公共机构、宗教团体或家庭的成员之间共同分享的记忆(wang,2008)。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实质是对家庭故事的分享,是集体记忆中的一种发展形式(Reese & Fivnsh,2008)。集体记忆的发展可能起始于早期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父母通过特定的集体记忆叙述方式传达给儿童,进而影响儿童对集体记忆的回忆和叙述。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对过去历史事件或家庭事件的叙述,可能是儿童集体记忆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
, 百拇医药
另外,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Fivnsh等人(2005)要求中国、欧美文化下的母亲分别回忆一件非常(highly)积极和消极的过去经历并与孩子进行交流,结果发现中国母亲在叙事中会使用更多的消极词语,而欧美母亲更多与孩子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另外,母亲,孩子叙事风格也存在文化差异,欧美文化下的母亲对过去经历的叙述更为详细,而日本、韩国、中国(wang,2001;wang,Leichtman, & Davies,2000)等国家的母亲叙事相对简单重复,并且欧美文化下幼儿的叙事也更为具体详细(Fivush,2007;wang,2007)。事实上,到了学龄期,东方文化下儿童叙事的详尽性也不如西方文化下的儿童,并且一直持续到成年(Nelson & Fivush,2004)。母亲叙事风格与其所处文化背景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这一点可能与东方文化更强调集体性,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文化差异不止对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和自传记忆表征有直接影响,而且影响其自我的形成和发展,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儿童文化自我形成的关键方式(张镇,张建新,2008)。
, 百拇医药
5 研究前景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尤其是父母,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试图对儿童自传记忆、叙事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原因做出有力诠释,但其研究结果的充分性还有待完善。因此从实证研究角度来看,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厘清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与儿童认知、自传记忆表征等方面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母亲一孩子的交流中,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桑标,李燕燕,2006)。并且,如果幼儿在记忆共享中提及他人越多,其心理理论越好(陆慧菁,苏彦捷,2009)。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中,父母叙事中情绪的指向性(他人\自己\孩子)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父母在叙事中提及他人的情绪状态越多,与孩子共同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并交换观点,可能会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对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主要以情绪性线索词为材料,要求回忆与线索词一致的情绪性具体事件(Fivush et al.,2003),部分研究要求被试在固定时间内回忆尽可能多的生活经历(Burch.Austim, & Bauer,2004)。但是,由于目前关于父母一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多集中在幼儿阶段,而幼儿的思维、记忆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若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儿童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并在其后研究中以此为刺激材料更为具体形象,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可能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更接近儿童的真实水平。
, http://www.100md.com
有关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几乎均源于社会中层。社会阶层的不同,父母叙事的风格和内容也随之不同。因此,研究者应该把社会阶层作为环境变量纳入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研究中,同时要重视文化价值观取向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儿童自传记忆、社会情感等发展的动力系统探讨是新近对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渠道,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也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还有,现有研究证实自传记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一差异是否与父母-孩子的自传叙事性别差异有显著相关?对自传记忆性别差异的发生学研究以及时间跨度较长的纵向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另外,虽然儿童的叙事能力、回忆能力的发展受到与父母自传叙事的影响,但在以上研究中,儿童的最小年龄在3岁左右。此年龄为学前期的开始,因此幼儿教师-儿童自传叙事的研究值得探讨。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从功能的视角探讨自传记忆的可利用性,是近年来记忆功能取向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其研究方法仍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虽研究者通过改变父母-孩子的叙事方式和内容以使研究过程更接近真实生活情境,但其生态化效度仍值得商议。自传记忆是个体的记忆,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其结构和组织的复杂性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一大瓶颈。尽管如此,国外诸多有关自传记忆的研究都在不断地实现着对现有研究思路和方法的突破。相信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国际化步伐的迈进,自传记忆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 http://www.100md.com(胡瑞恒 崔晓文 秦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