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6期
编号:11905577
公平感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选择研究述评(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6期
公平感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选择研究述评
公平感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选择研究述评

     摘要 员工的公平感取决于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分析参照对象选择的规律是理解公平感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首先对公平感社会比较参照对象的种类和特征、参照对象选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影响参照对象选择的动机、个人、环境和认知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采用问卷无法揭示员工参照对象选择真实的心理过程,并且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组织员工群体化参照对象等新思路。

    关键词 公平感;社会比较;参照对象

    分类号 B849:C91

    1 公平理论与参照对象

    公平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公平感这一主观心理过程用社会比较的观点加以客观化地描述和解释,但正如Colquitt,Conlon,Wesson,Porter和Ng(2001)所指出的,公平感仍然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其主观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参照对象的选择。国际权威杂志《OrganizationalBehavior and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年出版了一期有关社会比较理论的专刊,其中多篇文章提到:理解和把握员工公平感的核心在于理解员工在公平的社会比较过程中选择参照对象的规律(Goodman,2007)。Greenberg(2001)对公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7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们如何选择参照对象。
, 百拇医药
    关于参照对象对公平感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分配结果的公平判断不仅取决于自己得到的分配结果是否有利,同时也决定于参照对象得到的分配结果,两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参照对象不仅对分配公平感有影响,甚至会对程序公平感产生影响。例如,Fox和Dayan(2004)以股票交易为研究背景,发现投资者的不公平感不仅仅取决于其个人投资的成功或失败,同时也受到参照对象投资结果的影响,是社会比较的结果。Lee和Shin(2000)以韩国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参照对象不同时人们的分配公平感会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程序公平感。在研究中,私立研究机构和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者设定的参照对象来填答分配公平感和程序公平的问卷,结果表明,以自己同事为参照对象时,私立与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上都没有显著差异,但以大学科研人员为参照对象时,两者的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则存在显著差异(在韩国,私立研究机构收入水平最高,公立研究机构最低,大学居中)。Collie,Bradley和Sparks(2002)研究了服务补救(service recovery)情境中参照对象的效应,结果发现被试的公平感和满意度受到参照对象的显著影响:遭遇同样的服务失败(未吃完的套餐被服务员收走),当参照对象得到的服务补救优于自己时,被试的分配公平感和满意度很低;当自己得到的服务补救优于参照对象时,公平感和满意度则大幅提高。
, 百拇医药
    可见,要想理解公平感的形成机制就必须知道人们如何选择参照对象(Hayes,2005)。国外研究者在该领域经过近30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的目的一方面介绍这些成果,唤起国内研究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

    2 参照对象的种类和特征

    2.1 参照对象的分类

    Adams的公平理论认为,公平比较最重要的参照对象是他人,但有时也会以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作为参照对象。Oldham,Kulik,Stepina和Amborse(1986)认为,除了他人和自己外,人们作公平比较时,还有一类重要的参照对象:系统(system),即与组织的承诺(比如薪酬)进行比较;另外,“他人”则可以进一步细分组织内的他人(internal other,比如同事)和组织外的他人(external other,比如同行)。
, 百拇医药
    Kulik和Ambrose(1992)提出了参照对象分类的时间维度,认为与参照对象的比较在时间跨度上可以分为三类:过去、现在以及可预期的将来。综合而言,公平比较的参照对象可以分为3(过去、现在、将来)×4(自己,组织内的他人,组织外的他人,系统),总共12种。不过,Kulik和Ambrose也指出,当以自己为参照对象时,时间维度具有一定的意义,比如以自己过去的工资或者将来可能的晋升为参照对象;以他人和系统为参照对象时,时间维度意义不大,人们一般只会考虑他人或组织现在的情况,因为有关他人或组织过去的信息难以获得,对将来则难以预期。

    2.2 参照对象的特征

    Levine和Moreland(1987)指出,公平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相似性(relevance)和可获得性(availability);Smith(2000)则认为人们总是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作比较,参照对象与自身的相似性越高,其对公平感的影响力越大。Schaubroeck和Lam (2004)通过在一家香港银行的现场研究对此进行了验证:当员工的升职申请被拒绝时,知觉到与参照对象(升职成功者)越相似,其不公平感和嫉妒就越强烈。Kulik和Ambrose(1992)则指出,在很多情况下,参照对象的选择首先取决于可获得性,只有在多个参照对象的信息都可获得的前提下,才能按照相似性从中做选择。总之,已有的研究都认为用于公平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应具备相似性和可获得性两个基本特征。
, 百拇医药
    2.3 参照对象选择的稳定性

    公平理论认为,当人们感受到不公平时,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作出种种反应来消除这种压力,其中就包括改变参照对象。可以推论,人们对参照对象的选择稳定性不高,特别是在不公平的情境下。然而,Oldham等(1986)指出,一般情况下影响员工参照对象选择的各种因素都很难或很少发生变化,所以参照对象的选择应该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Stepina和Perrewe(1991)的纵向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研究者要求被试评价自己的薪酬是否公平并报告最重要的参照对象,间隔24个月后要求被试再报告一次。结果表明,在120人的有效样本中,大多数被试(71人)的参照对象没有变化;在第一次报告薪酬不公平的88名被试中,大多数(58人)的参照对象也没变化。研究者认为,理论上公平社会比较的参照对象很多,但现实中由于信息可获得性和相似性的限制,改变参照对象的可能性并不大。总之,公平社会比较中对参照对象的选择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为探索参照对象选择的规律提供了基础。

    3 参照对象选择的影响因素

    3.1动机因素

    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公平社会比较中对参照对象的选择同样如此。Levine和Moreland(1987)提出选择参照对象可能有三种动机:公平, http://www.100md.com(周 浩 龙立荣)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