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12903
基于整合视角的幸福感内涵研析与重构(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7期
     Cappeliez,2010)。在研究领域,两种幸福感的研究基本处于平行状态,甚至相互排斥,例如Ryff和Singer(1998)认为主观幸福感范围较窄,仅仅关注积极效用,若要用于衡量人们健康的生活,那主观幸福感不会是一个有效指标。而Kashdan,Biswas-Diener和King(2008)则认为心理幸福感是缺乏理论背景的,和亚里士多德最初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Ryff和Keys(1995)利用多重研究的数据探讨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一自我接受和控制与正向情绪、负向情绪、生活满意中等关联,其他四个维度——生活目标、自主、良好友谊、自我接受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不明确。这一结果也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金玲玲,2007)。但是,两者之间区别也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幸福感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体验,与有意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meaningful life)有着直接联系,侧重于个人发展,个人实现带来的充实感,而主观幸福感是外在的、不稳定的体验,与快乐的生活(happy life)有直接联系,关注物质生活领域或精神生活带来的满意度或情感体验。同时,两者对个体日常幸福感体验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区别,心理幸福感具有持续性,个体当前体会到的心理幸福感会对个体未来心理体验有更积极、更深层次的影响(Steger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