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状况及问题(1)
摘要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西方的过程-效果研究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对重要过程变量的探索、验证和作用机制的考察这一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偏重量化方法到重视质化方法再到质、量结合的方法的演进,每种方法自身也在不断改进。国内的过程-效果研究刚刚起步,存在研究范围狭窄、本土化研究欠缺、研究方法简单等一系列问题,在开展研究时应考虑研究目标、研究选题、研究的信效度等问题。
关键词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本土化
分类号 R395
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过程”是指发生在咨询会谈中的事情,具体包括咨询师的行为、当事人的行为和咨询师与当事人的交互作用,这些行为可以是外显的(如可观察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想法、体验);而“效果”是指作为咨询过程的结果所发生的变化(Hill&Corbett,1993)。过程-效果研究是了解心理咨询的改变要素和改变机制,进而验证或构建咨询理论,提高咨询实践水平的重要渠道。
, 百拇医药
1 西方过程-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过程-效果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影响效果的过程变量的探索阶段,对过程变量与效果关系的验证阶段,对过程变量影响效果机制的探讨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其间进行了大量关于影响效果的过程变量的探索性研究,既有各流派内部旨在验证本派理论的研究,也有跨理论的整台性研究。在早期以前者居多,影响较大的有:以人为中心流派对罗杰斯提出的助长性条件与效果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咨询师的同感理解对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行为流派的研究专门化程度很高,对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效果通常都有非常客观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过程-效果研究科学性品质的提升:精神分析流派对咨询关系的研究,尤其是所提出的“工作同盟”概念,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潮,并最终导致这一对效果有影响的重要过程变量的地位得以确立(Hill & Corbett,1993)。各流派的研究大多能得到支持本派理论的结果,但往往会受到其他学派的挑剔和指责,这一状况使得过程,效果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在互相的批评中不断改进、蓬勃发展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实证研究的结果也使得不同流派在这场论战中或多或少接受了其他流派的部分观点。行为疗法中开始加入认知干预的成分,认知治疗师也开始在治疗中加入一些行为指导,二者相互融合并最终转变为认知。行为治疗,尽管这一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被过程-效果研究证实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和体验疗法、格式塔疗法等类似疗法的融合中,在情绪之外加入了一些认知和行为的成分,使得其非指导性的特征逐渐弱化,而研究表明,当以人为中心疗法中添加的这些“指导性”干预更多时,其产生的效果量反而更大。对工作同盟的研究使得精神分析疗法不再像以前只重视治疗师对当事人的单方面理解,而更加强调咨询关系、强调当事人的作用,这使得精神分析明显地向以人为中心取向靠拢(Lambert,Garfield,& Bergin,2004)。这些流派间的兼收并蓄也使得后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跨理论的对效果有影响的过程变量。Orlinsky,Roonestad和Willutzki(2004)对过程-效果研究所涉及的过程变量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归纳出一个过程变量的属类模型(Generic Model,),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1)治疗组织方面——治疗合约;(2)治疗技术方面——治疗操作;(3)治疗人际方面——治疗关系;(4)治疗个人方面——自我相关内容;(5)治疗临床方面——会谈中的冲击;(6)治疗过程的渐进方面——暂时的形态。在这6个方面中又包括许多更具体的研究变量。对跨理论变量的探索和验证进一步促进了流派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效果研究和实践就在这样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循环向前发展。
, 百拇医药
第二个阶段大约从9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量研究者对研究中发现的比较重要的过程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工作。一些对效果有稳定影响的变量被发现并逐渐被公认。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工作同盟,是迄今为止被研究证实的对效果最有影响力的过程变量。Martin,Garske和Davis(2000)对79个工作同盟与效果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同盟与效果间的相关为0.22,这一关系十分稳定,不受其它变量,如治疗类型、测量方法、评分者、评分点等的影响;而且。工作同盟对咨询获益的预测力无论在强度上还是一致性上都要超过其它任何已经广泛研究过的过程变量。其他也获得了较多研究认同的对效果有影响的过程变量有:咨询师解释技术的运用:当事人积极的情绪唤起;咨询师的同感理解;当事人的开放性;会谈中对当事人造成的积极影响;咨询持续的时间等(orlinsky et a1.,2004)。
在这些对效果产生影响的变量逐渐浮出水面之后,研究者开始关心它们对效果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存在怎样的交互作用。这就是对过程-效果机制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众多的过程变量开始在研究中相互交织,过程-效果研究从静态地考察单一过程变量和效果的关系,向动态地考察多个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渡。显然机制的研究与治疗理论发展具有最密切的关系,对作用机制的假设就是理论雏形,实证检验是确认理论的最终手段。这一个阶段才刚刚开始,势必持续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有研究者开始提出一些过程-效果的动态模型,以作为研究的参考(如Hill,2005)。
, 百拇医药
与这三个发展阶段相伴随的是研究方法的不断演进。早期的研究多使用相关法考察过程变量和效果的关系,但越来越多对相关法能否真正发现这一关系的质疑使得其逐渐被淘汰,而发展出更为严格的实验法,通过在实验组中增加或减少某一过程变量,并与控制组比较,来考察过程变量是否对效果有影响(Kendall,Holmbeek,&Verduin,2004)。随着统计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统计手段被使用到过程-效果研究中,如多层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复杂统计方法的运用,使得在研究中纵向考察过程变量的变化对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多个过程变量对效果的影响成为可能。量化研究能够清晰明确地反映过程变量与效果的关系,但对于了解统计数字背后所反映出的动态的咨询运作却无能为力,而要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内容无疑至关重要。于是很多采用质化方法进行的研究应运而生,既有传统质化方法,如扎根理论的应用,也有过程-效果研究专家根据心理咨询研究的特点专门创设的质化方法,如会商质化研究法(CQR)(Hill,, 百拇医药(江光荣 胡姝婧)
关键词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本土化
分类号 R395
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过程”是指发生在咨询会谈中的事情,具体包括咨询师的行为、当事人的行为和咨询师与当事人的交互作用,这些行为可以是外显的(如可观察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如想法、体验);而“效果”是指作为咨询过程的结果所发生的变化(Hill&Corbett,1993)。过程-效果研究是了解心理咨询的改变要素和改变机制,进而验证或构建咨询理论,提高咨询实践水平的重要渠道。
, 百拇医药
1 西方过程-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过程-效果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影响效果的过程变量的探索阶段,对过程变量与效果关系的验证阶段,对过程变量影响效果机制的探讨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其间进行了大量关于影响效果的过程变量的探索性研究,既有各流派内部旨在验证本派理论的研究,也有跨理论的整台性研究。在早期以前者居多,影响较大的有:以人为中心流派对罗杰斯提出的助长性条件与效果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咨询师的同感理解对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行为流派的研究专门化程度很高,对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干预效果通常都有非常客观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过程-效果研究科学性品质的提升:精神分析流派对咨询关系的研究,尤其是所提出的“工作同盟”概念,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潮,并最终导致这一对效果有影响的重要过程变量的地位得以确立(Hill & Corbett,1993)。各流派的研究大多能得到支持本派理论的结果,但往往会受到其他学派的挑剔和指责,这一状况使得过程,效果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在互相的批评中不断改进、蓬勃发展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实证研究的结果也使得不同流派在这场论战中或多或少接受了其他流派的部分观点。行为疗法中开始加入认知干预的成分,认知治疗师也开始在治疗中加入一些行为指导,二者相互融合并最终转变为认知。行为治疗,尽管这一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被过程-效果研究证实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和体验疗法、格式塔疗法等类似疗法的融合中,在情绪之外加入了一些认知和行为的成分,使得其非指导性的特征逐渐弱化,而研究表明,当以人为中心疗法中添加的这些“指导性”干预更多时,其产生的效果量反而更大。对工作同盟的研究使得精神分析疗法不再像以前只重视治疗师对当事人的单方面理解,而更加强调咨询关系、强调当事人的作用,这使得精神分析明显地向以人为中心取向靠拢(Lambert,Garfield,& Bergin,2004)。这些流派间的兼收并蓄也使得后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跨理论的对效果有影响的过程变量。Orlinsky,Roonestad和Willutzki(2004)对过程-效果研究所涉及的过程变量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归纳出一个过程变量的属类模型(Generic Model,),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1)治疗组织方面——治疗合约;(2)治疗技术方面——治疗操作;(3)治疗人际方面——治疗关系;(4)治疗个人方面——自我相关内容;(5)治疗临床方面——会谈中的冲击;(6)治疗过程的渐进方面——暂时的形态。在这6个方面中又包括许多更具体的研究变量。对跨理论变量的探索和验证进一步促进了流派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效果研究和实践就在这样不断的交互作用中循环向前发展。
, 百拇医药
第二个阶段大约从9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量研究者对研究中发现的比较重要的过程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工作。一些对效果有稳定影响的变量被发现并逐渐被公认。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工作同盟,是迄今为止被研究证实的对效果最有影响力的过程变量。Martin,Garske和Davis(2000)对79个工作同盟与效果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同盟与效果间的相关为0.22,这一关系十分稳定,不受其它变量,如治疗类型、测量方法、评分者、评分点等的影响;而且。工作同盟对咨询获益的预测力无论在强度上还是一致性上都要超过其它任何已经广泛研究过的过程变量。其他也获得了较多研究认同的对效果有影响的过程变量有:咨询师解释技术的运用:当事人积极的情绪唤起;咨询师的同感理解;当事人的开放性;会谈中对当事人造成的积极影响;咨询持续的时间等(orlinsky et a1.,2004)。
在这些对效果产生影响的变量逐渐浮出水面之后,研究者开始关心它们对效果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存在怎样的交互作用。这就是对过程-效果机制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众多的过程变量开始在研究中相互交织,过程-效果研究从静态地考察单一过程变量和效果的关系,向动态地考察多个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渡。显然机制的研究与治疗理论发展具有最密切的关系,对作用机制的假设就是理论雏形,实证检验是确认理论的最终手段。这一个阶段才刚刚开始,势必持续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有研究者开始提出一些过程-效果的动态模型,以作为研究的参考(如Hill,2005)。
, 百拇医药
与这三个发展阶段相伴随的是研究方法的不断演进。早期的研究多使用相关法考察过程变量和效果的关系,但越来越多对相关法能否真正发现这一关系的质疑使得其逐渐被淘汰,而发展出更为严格的实验法,通过在实验组中增加或减少某一过程变量,并与控制组比较,来考察过程变量是否对效果有影响(Kendall,Holmbeek,&Verduin,2004)。随着统计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统计手段被使用到过程-效果研究中,如多层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复杂统计方法的运用,使得在研究中纵向考察过程变量的变化对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多个过程变量对效果的影响成为可能。量化研究能够清晰明确地反映过程变量与效果的关系,但对于了解统计数字背后所反映出的动态的咨询运作却无能为力,而要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内容无疑至关重要。于是很多采用质化方法进行的研究应运而生,既有传统质化方法,如扎根理论的应用,也有过程-效果研究专家根据心理咨询研究的特点专门创设的质化方法,如会商质化研究法(CQR)(Hill,, 百拇医药(江光荣 胡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