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0386
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9期
     个体遇到的困苦境遇,消除了困苦原本的消极意义;使个体在心理上接受,而不是排斥困苦事件;从而化解了个体因挫折等困苦事件产生的心理冲突和压力感,也减轻了沮丧、压抑等身心反应。同时,儒家式应对一方面认为挫折是暂时的,另一方面对将来持乐观的态度,这也起到了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景怀斌,2006)。从认知评价方式看,西方从挫折中发现意义是为了消除由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痛苦感:而儒家式应对非但不将其视为引发痛苦的消极刺激,反而将其视为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和机遇,这使个体既维护了心理健康,又促进了自身发展。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潘伟刚,黄希庭,鲁小周,2010)。

    3.3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和行为

    一个民族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保健制度是由文化决定的(曾文星,1997)。特定文化影响其社会成员的性格形成、心理机制、精神病理、特有心理问题、临床表现、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求助行为与心理治疗方式。有研究者(冉茂盛,向孟泽,侯再君,唐牟尼,毛文君,李洁,1999)调查了具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摩梭人对喇嘛治病与求医行为的认识。发现摩梭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特殊的身心保健方式有密切的关联。

    中国人对心理健康服务所持的态度以及遭遇心理健康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与美国人有明显的区别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