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0389
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心理科学进展》 2010年第9期
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
心理咨询中的“领悟”概念辨析

     面上进一步阐明领悟的实质。

    其他对领悟的界定通常包括联结的建立,获得新理解的事件,或获得新理解的趋势等(Gibbons,Crits-Christoph,Barber,&Schamberger,2007)。Hill,Castonguay,Angus,Arnkoff,Barber和Bohart(20071在与30位不同取向的治疗专家讨论后,对领悟的概念得出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领悟是包含新联结的有意识的意义转变(即“这个与那个相联系”或某些因果的感觉)。

    2.2主流理论取向观点之比较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流派对领悟理解的异同,以下从领悟的类似概念、领悟的内容和领悟的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对主流理论取向的理解进行比较,见表1。

    从概念上来看,心理动力学把领悟看作联结的形成,过去与现在、无意识与意识、内在冲突与外在表现、依恋关系与移情,等等,当两两间内在的联系得以贯通时,领悟就发生了;体验疗法把领悟等同于觉察和元觉察,当内隐的体验外显时,领悟便发生了,也可视为打通了通往内在体验的道路,在体验与觉知间建立了联结;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领悟是认知重构或图示改变,而图示改变的涵义即为在图示间建立新的联结。由此看来,三种取向对领悟概念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新联结的建立,只是对联结的内容、联结形成的方式等的看法有所不同。这一分析也与前述Hill等的讨论结果一致,可以认为,新联结的建立是领悟的实质。
, http://www.100md.com
    在领悟的内容上,体验疗法关注的是情绪情感,认知一行为疗法关注的是认知(信念、图示),而心理动力学关注的是揉和了情绪情感和认知的心理内容(冲突、趋力、愿望等)。三种取向对心理成分的关注迥异,源于各取向的理论差异——对心理病理学的不同看法、对心理治疗作用机制的不同观点,对心理治疗过程的不同构想。不同理论对心理机能的侧重不同,直接导致了在治疗中要领悟的内容的差异。不同取向从不同的心理机能出发探寻领悟,最终使当事人对自己有所理解,恰如盲人摸象,从每个部位出发,都可以对摸索对象进行分析和设想,也许可以构建出真实的对象,但更准确的构建可能是从不同方向都进行摸索。尽管领悟的内容不同,但领悟的目标对各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当事人获得对自己更多的了解,可能是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可能是被压抑的情感,也可能是内心的矛盾冲突。

    为了帮助当事人达到预期的领悟,不同取向会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式。心理动力治疗师像侦探,搜集各种心理碎片作为线索,曾经的经历、现在的表现,内在的反映、外界的回馈,过去的重要关系、现在的咨询关系,等等,将它们拼接起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心理图景。在搜集了足够多的证据之后,治疗师通常会向当事人做解释,而当事人需要进行认知加工,对治疗师推理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决定接纳与否。体验疗法的治疗师是感受导向的,为了帮助当事人获得觉察和元觉察,会聚焦于当事人的体验,帮助当事人触碰感受,了解感受的内容和意义,当事人用情绪加工来完成这一过程。认知一行为治疗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或图示,在当事人的讲述中,不断地找到一个又一个非理性信念,并及时向当事人指出,当事人需要进行认知加工,对此有所理解,而在理智上理解的同时如果伴有情绪上的唤起,将是最理想的情绪性领悟。
, 百拇医药
    总体来看,三种主流取向对领悟实质的认识是一致的,都是一种新联结的建立,而领悟的目标也都是为了当事人获得对自己更多的理解,只是在领悟的内容上,由于理论对不同心理机能的侧重,造成了相应的差异,由此也导致了领悟方式上的区别。

    3 领悟的分类

    以上对不同理论取向观点的比较,有助于析取共同点,从而把握领悟内涵的实质;而要充实丰富对领悟的理解,更深入透彻地考察这一概念,则有必要对领悟进行分类。理论上对领悟分类的问题探讨地比较少,有的理论取向曾提出过领悟的不同类型,但没有十分深入地探讨;有研究者试图对不同理论取向对领悟的理解进行分类,并提出了分类模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才刚刚起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3.1理性领悟和情绪性领悟

    心理动力学早先并没有对领悟进行分类,直到自我心理学家James Strachey提出“突变解释”(mutative interpretation)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整合了情感和认知的解释,要大大优于只有认知的解释。在此之后,大多数心理动力学家就区分了理性领悟和情绪性领悟(引自Messer& McWilliams,2007)。Albert Ellis最早在理一情行为治疗中将领悟区分为理性领悟和情绪性领悟。两种领悟中当事人都能认识到错误的信念、自损的行为,也都会体验到改变信念和行为的愿望。但是,两种领悟在影响的强度上存在差别,在影响行为类型的数量上、趋力的强度上、影响的效力和承诺上,情绪性领悟都要优于理性领悟(Ellis,1963)。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动力学和理一情行为治疗所说的情绪性领悟,尽管使用的是同一个术语,但二者的内涵却并不一样,心理动力学所认为的情绪性领悟是“伴随着理解的宣泄过程”(Singer,1970;Gelso。Kivlighan,Wine,Jones,&Friedman,1997),而理一情行为治疗认为的情绪性领悟是“伴随着理性领悟的确信感”(Ellis,2001)。所以,心理动力学的情绪性领悟其实是“理解+情感宣泄”,认知和情感都是与个人有关的,具有个人意义;而理,情行为治疗的情绪性领悟是“理解+对理解的确信感”,认知与个人有关,而情感是与认知的过程和结果有关,并不具有个人意义。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如果从对领悟分类的角度来看,心理动力学的理解更为合理。在临床咨询中,可能出现纯认知的领悟,当事人在认识上有所理解,而没有情感宣泄;也有可能伴随着重大理解,出现情感宣泄,所以,情感宣泄的有无可以成为区分两种领悟的一个标准。而Ellis的观点可能意在区分对理解确信程度不同的领悟的不同后效,这一看法有道理,但以对理解的确信感的有无来区分两种领悟,却并不是一个有力的依据。因为,当事人在获得一个新理解的同时,会或多或少地伴随着对这一理解的确信感,它不是一个有无的二维区分,而是一个连续的维度。所以,在理性领悟时也许并非完全没有对理解的确信感,只是确信程度比情绪性领悟低而已。因此,这样来区分理性领悟和情绪性领悟并不妥当。

    3.2 Paseual-Leone和Greenberg的领悟模型

    Pascual-Leone和Greenberg(2007)从体验疗法对领悟的理解出发,提出了一个旨在统合不同理论取向对领悟理解的模型(如图1)。该模型提出了领悟的两个维度,抽象水平和加工类型,认为不同取向所认为的领悟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存在, 百拇医药(胡姝婧 江光荣)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