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年老化研究的自然情境和实验室情境比较
第1页 |
第3页 |
参见附件(5242KB,9页)。
1 引言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主要分为事件性和时间性两种类型,事件性前瞻记忆指记住看到目标事件时要去做某事,时间性前瞻记忆指意向行为在适宜的时间完成。例如记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到超市买食品,半个小时后给同事回个电话等等。前瞻记忆加工过程包括编码目标意向,完成进行中任务并抑制无关任务的干扰,监测周围环境中线索的出现,识别到线索,激活目标意向,促使意向从记忆中提取,最终执行目标行为等不同的阶段。自Einstein和McDaniel(1990)有关前瞻记忆的标志性成果发表后,老化对前瞻记忆影响的研究开始逐步增加,成为倍受关注的话题。在运用自然实验法的研究中,老年被试和年轻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许多研究甚至发现,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的前瞻记忆表现更好(Maylor,1996)。相反,许多实验室情境研究发现,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的前瞻记忆普遍较差(Henry,MacLeod,Phillips,&Crawford,2004)。这种在实验室情境前瞻记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在自然情境前瞻记忆不受年龄影响或随年龄增长而促进的现象,被称为年龄一前瞻记忆矛盾现象。目前还不清楚实验室情境和自然情境前瞻记忆任务哪一种可以更好地预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前瞻记忆表现。一方面,研究者强调需要关注前瞻记忆研究的生态效度(刘伟,王丽娟,2006);另一方面,研究者认为在自然情境前瞻记忆任务中容易引入无关因素,不能准确地预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采用实验室任务(Kvavilashivili&Ellis,2004;杨靖,郭秀艳,孙里宁,200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失败现象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也越来越显著,了解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前瞻记忆表现在什么条件下一样,什么条件下存在差异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前瞻记忆的自然情境研究和实验室研究进行归纳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导致年龄一前瞻记忆矛盾的原因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有助于前瞻记忆领域的研究。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242KB,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