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中的应用*
脑区,1引言,2认知储备的指标与测量,1认知储备的指标,2认知储备的测量,2.1指标问卷测量,2.2潜变量测量,3认知储备与认知老化的关系,1认知储备与正常认知老化,2认知储备与异常认知老化,4认知储备的生理机制,1认知
何 燕 余 林 闫志民 赵宇晗(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1 引言
Katzman等(1989)通过对10例已死亡的老年个体进行临床解剖发现, 临床行为表现正常的老年个体其大脑却呈现出阿尔兹海默氏症(AD)晚期病理学特征, 即脑病理特征与行为表现不匹配。这一发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最初, 研究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个体“储备”的差异所致,储备在脑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起到缓冲或者调适的作用(Satz, Cole, Hardy, & Rassovsky, 2011)。之后, 为了给“储备”这一概念提供明确的理论解释,研究者们提出了“阈限”、“补偿”、“脑储备”等多个类似的概念, 然而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可接受的定义, 甚至在文献中经常被互换使用。为此, Stern(2002)重新定义、整合这些概念, 提出了“认知储备”这一概念。认知储备是指个体自适应利用神经网络对不断增加的脑损伤进行补偿的能力, 它能够缓冲脑病理对临床表现的致残效应, 促使个体成功应对脑病理, 保障其临床表现或行为成绩达到最优化。认知储备能显著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 它可以通过影响大脑生物标志物的水平, 调节大脑激活的模式, 从而保持较好的认知功能和正常的行为表现。近年来, 认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的中的应用研究方面。由此, 本文从认知储备的测量、认知储备与认知老化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三个方面出发, 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2 认知储备的指标与测量
2.1 认知储备的指标
认知储备的指标是认知储备量化的基础, 不同的研究者提出的指标不尽相同, 当前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认知储备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成就、认知活动以及发病前IQ。
受教育程度是应用最为广泛, 且可独立预测认知储备的一项指标。研究表明教育可以通过产生新的认知策略来提高认知储备能力, 从而降低个体患痴呆症的概率。此外, 有研究证实教育能够削弱神经病理对个体神经心理测验成绩的破坏性效应, 使个体的神经病理水平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不匹配(Liu, Cai, Xue, Zhou, & Wu, 2013)。
职业也是认知储备的一项有效预测指标。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职业活动, 不同的职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及其运用的强度和频率的差异使个体形成了不同的储备。Tucker和Stern(2011)提出职业对个体的智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职业成就与老年痴呆、认知老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3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