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5年第3期
编号:55279
“孤芳自赏”还是“茕茕孑立”:儿童社交淡漠适应功能的文化差异*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6日 2015年第3期
集体主义,同伴,1引言,2“孤芳自赏”: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社交淡漠,3“茕茕孑立”:集体主义文化下的社交淡漠,4“Lonelyornotlonely”:潜在原因及机制,5思考与展望,1研究方法的多面
     丁雪辰 张 田 邓欣媚 桑 标,4 方 力 程 琛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2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南京 210024)(3深圳大学心理学系, 深圳 518060) (4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5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成都 610068)

    1 引言

    同伴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根据《儿童心理学手册》的阐述, 从童年期至青少年期的同伴社会化情境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起到重要作用(Rubin, Bukowski, &Parker, 2006)。因此, 那些不参与同伴互动而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依据《心理学年鉴》的定义, 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 儿童抑制自己参与同伴互动并频繁表现出独自消遣的行为(Rubin,Coplan, & Bowker, 2009)。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虽然都表现为独自一人游戏,但儿童选择自己一个人游戏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例如, 一些儿童是由于被别人排挤因此被迫单独游戏, 另一些儿童是内心胆怯不敢找别人一起玩,还有一些是自己本身就乐意一个人玩等等(Coplan& Rubin, 2010)。于是, 社会退缩概念大框架下的各亚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过去20年里关于社会退缩的研究多集中于害羞退缩(shyness), 而对另一种亚类型—社交淡漠(unsociability或social disinterest)却很少涉及。社交淡漠是指儿童不主动回避同伴互动, 仅仅是对发起社会交往没有兴趣,喜欢一个人独处的行为 (Coplan & Armer, 2007)。似乎, 社交淡漠的儿童更多的关注点在物体(如玩具)上面(Jennings, 1975)。根据Asendorpf (1990)的社交动机理论, 害羞退缩是高社交趋近动机和高社交回避动机的结合, 即害羞的儿童心里想要和别人一起游戏, 却不敢上前参与, 而社交淡漠则是低社交趋近动机和低社交回避动机的结合,这样的儿童本身对社交活动没有兴趣, 也不主动抵制别人的互动, 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在幼儿眼里, 这两类退缩同伴也可以得到明显的区分(Coplan, Girardi, Findlay, & Frohlick, 2007;Coplan, Zheng, Weeks, & Chen, 2012)。和早期研究者使用统一的术语“社会退缩”不同, 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开始使用具体的亚类型名称来进行关于这类独处行为的研究(Coplan & Armer, 200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2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