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格因素:虚妄的杜撰还是真实的存在*
变异,量表,1一般人格因素研究的历史与发端,1一般人格因素研究的历史源流,2统计证明的发端,2一般人格因素研究现状,1从人格量表中提取一般人格因素,1.1基于大五提取一般人格因素,1.2基于其它问卷提取一般人格因素,1
朱 徽 闫巩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一般人格因素(General Factor of Personality,以下简称GFP)自被Musek (2007)提出以来, 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科学焦点问题, 受到包括人格测量、行为遗传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病理学、学校心理学、统计方法学等多领域学者的关注。“Web of Science”学术数据库的搜索结果表明,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主题词中包含有“General Factor of Personality”的学术论文已达 91篇, 且文献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增长(2010年14篇, 2011年19篇, 2012年23篇, 2013年21篇)。在上述91篇文献中, 绝大多数研究给予GFP以积极的支持证据, 但其中也不乏对GFP的强烈质疑。
一般人格因素之所以能够在其提出之后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 与其潜在而深远的理论意义有关。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 Spearman (1904)提出的一般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 也叫智力g因素(the g factor, Jensen, 1998)。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一般智力因素能够解释智力测验变异的 40%~50%,智力测验的分数被认为代表了人的一般智力水平(Kamphaus, Winsor, Rowe, & Kim, 2005)。普遍使用的智商、一般智力、一般认知能力、一般心理能力或者智力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其本质都是一般智力(Deary, 2000)。如果GFP被证明能够代表人格的一般水平, 那么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足以与一般智力因素的提出相媲美。
1 一般人格因素研究的历史与发端
1.1 一般人格因素研究的历史源流
一般人格因素的理论萌芽出现在 19世纪后期, 达尔文和高尔顿都各自提出过关于一般人格的观点。从自然选择与进化的角度, Darwin (1871)注意到人类比其它灵长类动物表现出更多的合作,更少的争斗, 他认为具有凝聚力和相互支持的社群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Galton (1887)观察到脾气好的父母更容易生出脾气好的子女。达尔文和高尔顿分别从自己的观察出发对一般人格提出猜想:达尔文的猜想对应一般人格因素的实质,即合作和利他的特质; 高尔顿的观察对应了一般人格因素的遗传特性, 即人格结构中稳定遗传的适应性特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2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