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5年第8期
编号:55182
面孔知觉中的适应现象*
http://www.100md.com 2024年4月29日 2015年第8期
后效,范式,1引言,2实验范式及其影响因素,1面孔知觉适应范式,1.1实验流程,1.2反应任务及方式,1.3适应效应量的计算,2适应效应的影响因素,2.1刺激呈现时间,2.2适应效应的持续时间,2.3适应图片与检测图片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

    1 引言

    Addams(1834)描述观看瀑布的场景,写到长时间注视瀑布后,将视线移向周围岩石,会发现岩石向上运动。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的人,每逢假期学生离校后,会觉得校园突然变得过于安静,显得冷清。这些现象都属于感知觉适应现象,即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从而引起了感受性的变化,人的感知系统会对随后呈现的刺激重新校正。感知觉适应现象通常表现为,当适应了的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会尤为敏感,甚至过度敏感。

    视觉适应(Visual adaptation)是一种通过视觉系统改变其操作属性,从而对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的过程,其结果称之为视觉后效(Clifford et al.,2007)。视觉适应的一种理解是,对感知随后呈现的视觉信息出现偏差(Yang,Shen,Chen,&Fang,2011)。另一种理解是视觉系统敏感性的变化,视觉适应的一个主要功能是通过校正编码机制来优化动态范围内有限的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编码(Clifford,Wenderoth,&Spehar,2000;Rhodes,Maloney,Turner,&Ewing,2007),其优化的结果是视觉系统能够更好的维持对环境的鉴别力(Yang et al.,2011)。

    多年来,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除运动后效(如瀑布错觉)外,还存在光栅朝向后效(Gibson&Radner,1937)、立体深度后效(Taya,Sato,&Nakamizo,2005)等,这些都属于视觉后效中的低水平后效(low-level aftereffects)。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者逐渐将焦点转向高水平后效(high-level aftereffects),如面孔知觉后效。

    Webster和MacLin(1999)开启了对面孔适应的研究,揭示了面孔扭曲后效(face distortion aftereffect,FDAE)。该实验采用扭曲的面孔(扩张、收缩),通过适应扭曲面孔,判断标准面孔(未收缩或扩张)是收缩还是扩张,结果发现对扭曲面孔(如收缩)适应后,对标准面孔的感知会偏向相反的方向(如扩张);但适应标准面孔后,不影响对扭曲面孔的识别。之后,Leopold,O'Toole,Vetter和 Blanz(2001)首次研究面孔身份后效(facial identity aftereffect)。该实验计算出与检测面孔结构特征相反的面孔(anti-face),通过适应相反的面孔,来判断检测面孔的身份,结果发现对检测面孔的识别会远离其相反的面孔,也就是促进了对检测面孔身份的识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7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