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的生物学基础:生理、遗传和进化的证据*
杏仁核,焦虑症,1生理反应,1ERP研究,2fMRI研究,3激素研究,2遗传关联,1基因多态性研究,2亲子研究,3双生子研究,3进化解释,1生存意义,2繁殖意义,3发展意义,4小结与展望,1小结,2展望
景雅芹 贺司琪 贺金波,2 周玲玲 李 静(1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研究中心,武汉 430079)
同其它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更为高级的情感性、归属性和合作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至关重要(贺金波,陈昌润,贺司琪,周宗奎,2014)。进化理论认为,群体生活能够极大地增加个体成员的生存和繁殖机率。群体生活是基于彼此交流的生活模式,有效的人际交往是个体是否能融于其中的关键因素(Buss,1999)。人际交往如此重要,以致任何人对社交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和焦虑(Gilbert,2001)。这些压力和焦虑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有利于人们提高唤醒水平,以便更好地调动身心资源,实现社交活动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压力,导致焦虑过度,又会反过来对社交活动造成损害。有严重焦虑的个体甚至会出现稳定而长期的人际交往心理异常,形成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是一种以社交活动中异常的心理焦虑为主,但又不局限于社交活动的泛化性心理障碍(Spielberger,1988)。它不仅损害社交活动,而且对诸多社会功能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人的社交焦虑或者社交焦虑症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热门主题。但很长一段时间,围绕社交焦虑的研究主要从动机角度切入,采用行为学方法来分析社交中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这种单纯从心理活动中寻找产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心理-行为-心理”的循环论证局面,不能从根源上揭示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心理遗传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神经、遗传和进化三个层面同时探讨社交焦虑发生的深层根源,得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认为,神经、遗传和进化层面都应该属于生物学基础的范畴,因为它们是紧密相连、逐层深入的三个生物学层次。其逻辑关系是,分析社交焦虑时特定的神经结构和功能表现,是直接的生理反应,为第一层次。探究这些特定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是如何从亲代遗传而来,可称为遗传关联,为第二层次。进一步探索支配社交焦虑的遗传物质为何能够在进化历史中存留和传递,谓之进化解释,是第三层次。依此逻辑,从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的结构线索来说,论述社交焦虑的生物学基础应该包括生理反应、遗传关联和进化解释三个层面。
1 生理反应
1.1 ERP研究
面部表情加工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有许多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者加工面部表情时会表现出与非社交焦虑者不一样的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05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