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对情绪调节过程的影响*
个体,阶段,1引言,2依恋对情绪的认知加工的影响,3依恋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影响,4依恋对情绪调节实施效果的影响,5未来研究方向,1依恋和环境因素对情绪调节产生的交互作用,2依恋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的原因,3依恋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
黄于飞 史 攀 陈 旭依恋对情绪调节过程的影响*
黄于飞 史 攀 陈 旭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以依恋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已证明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但这些研究忽视了情绪调节作为一个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为何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扩展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分为三个阶段, 并清晰地描述了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该模型来看, 在情绪调节的三个阶段均可发现与依恋有关的个体差异, 并且依恋对于情绪调节早期阶段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后期阶段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在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的同时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 设计新的实验范式以证实情绪调节三阶段的连续性并探索依恋影响情绪调节的潜在机制; 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此外, 未来的干预研究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非安全依恋个体的情绪调节。
依恋, 情绪调节, 扩展过程模型,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1 引言
依恋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形成和保持亲密关系的倾向(Bowlby, 1969)。依恋理论认为, 个体在生命早期和看护者的互动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 IWM), IWM不仅是早期依恋经验的内部表征, 还会在个体成长中人际交往的某些特定环境中激活, 并影响个体在交往互动中的心理和行为。不同的互动经验会使得个体形成不同类型的IWM, 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依恋风格。假如看护者能够敏锐的觉察到婴儿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并及时满足, 婴儿就会形成积极的IWM和安全型依恋风格; 当婴儿的需求总是被拒绝或忽视, 则会形成消极的IWM和非安全型依恋风格(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 这些依恋风格可能会伴随个体终生(Bowlby, 1969)。依恋理论为研究者们理解不同个体之间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框架(Bowlby, 1969, 1973, 1980)。在Bowlby试图用依恋理论解释的诸多心理和行为中, 情绪和情绪调节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有研究者认为依恋理论本质上就是一种情绪调节的理论(例如: Feeney & Noller, 1996; Mikulincer & Shaver, 2016)。因此从依恋理论提出至今, 已有数量可观的研究探索了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试图改变自己拥有何种情绪、何时拥有情绪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过程(Gross, 2002, 20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4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