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1313943
“零缺陷”的追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3年第11期
     从电视屏幕上观看“神五”发射;兴奋之余,难免有几分担心:为能否顺利升天担心,为能否进入预定轨道担心,为返回舱能否顺利返回担心,更为宇航员的安全担心。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从飞船的设计、制造、安装、发射到升空、返航、降落,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发生不测。然而,人们看到的是,飞船顺利升空,准确入轨,1200平方米的主降伞完好无损,飞船降落“精确”到误差只有4.8公里;更让人惊喜的是,航天员杨利伟竟然是自己从返回舱里走出来的。后来才知道,所以会有这种种理想的结果,盖源于航天人的严谨,源于他们的那个“零缺陷”。

    “零缺陷”很好理解,就是没有缺陷。人们经常说,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按照这种说法,当然也就没有“零缺陷”的宇宙飞船。所谓“零缺陷”,是相对而言。中国的航天人敢于提出“零缺陷”,无异于为自己树起了一个高难度的目标,向自己提出了极限性的挑战。“零缺陷”的基础是“零故障”、“零疑点”,这三个“零”合在一起,就是最好、最精、最强、最成功、最安全。为了实现这个“零”,航天人付出的何止十、百、千、万!试验:零高度逃速救生试验;水上溅落与海上漂浮试验;舱段分离试验;空投着陆冲击试验;综合环境应力试验……每一种试验都要反复数次乃至数十次,直到符合设计标准为止。据报道,试验阶段,一艘飞船返回舱在进场前检查时发现一条焊缝焊错了,尽管这毛病不影响使用,但还是返工重做;一艘飞船进行测试时,发现一路计算机与另两路计算机的遥测参数不一致,尽管计算机中有一两台发生故障也不影响飞船正常飞行,但出故障的计算机还是被重新修正了程序……不容忍缺陷存在,不容许飞船带着缺陷上天,这不但成了航天人的习惯,更成了航天人的一种文化。正是这追求“零缺陷”的文化,预防了许多可能发生的“万一”和不测。此次“神舟”五号发射,更是创下几百套安全方案无一启动的零缺陷的纪录。这个几百对零的比例,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世人对中国航天人的信任,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应该说,“零缺陷”是人们对事业、对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有了这种追求,才有可能将故障和损失降到最低点,使成功和收获达到最高点。所以,航天事业需要的“零缺陷”,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会说,我们的工作不像摆弄火箭、飞船那样,事关航天员的生命,事关国际影响,用不着要求“零缺陷”。此话差矣!修路、造桥不讲质量,搞成豆腐渣工程,酿成车毁人亡,这影响还小吗?种子检查不仔细认真,以次充好,耽误了农民一年的收成,这损失还不大?安全检查例行公事瞎对付,导致瓦斯爆炸、巷道冒顶,这教训还不够深?其实,许多事故,就是从最初容忍“缺陷”而造成的。“缺陷”扩大为毛病,由毛病发展为错误,再由错误发展成事故、大事故、特大事故。正所谓,严要求成就“零缺陷”,低标准造就差错多,效仿“零缺陷”追求,是向航天人学习的一项最重要也最实际的内容。让“零缺陷’成为一种文化,不是航天人的专利,而属于中国的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当扪心自问,我们与航天人的差距有多大?, 百拇医药(郭庆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