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4年第1期
编号:11313804
交通堵塞究竟怨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4年第1期
     交通堵塞已经成了北京市民生怨、媒体关注、市长头痛的大事了。为什么堵车,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原因,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在对“驾驶陋习”进行追踪报道时发现,北京三环路某一出口处,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居然有不下30部车不按顺序行驶,强行并线。据统计,北京有90%机动车和50%的行人存在违章行为。对于这诸多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许多人或摇头或苦笑,甚至有国人非常感慨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素质差”。

    公安部的一位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过的一个例子很有启发性。说内地人素质低,一出罗湖桥都懂得遵守交通规则;都说香港人素质高,一进罗湖桥出跟着闯红灯。据说曾有日本教育代表团来北京的某个学校访问,出校门时,由于接人的汽车停在道路的另一侧,代表团在左右找寻半天也没有发现斑马线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无奈地加入与汽车抢行的违规之列。有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300米,汽车停下来等候不能超过三分钟,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就有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驾驶员违章抢行的后果。

    正确地对待交通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客观而又科学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在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我们不否认确有部分国人缺乏必要的意识和素质,但不能一味地将交通堵塞的责任推卸到国人的素质低下,一味地抱怨投资不够,一味地指望通过提高罚款数额来震慑违规者,甚至背离了有关部门的真正疏导交通的职责,采取躲在某些易犯规的地方专为罚款而罚款。有关部门应当好好反思一下,为国人提供了什么交通环境,有没有创造让市民“从良”的条件,有没有令遵章守法者获益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出台各种改善交通的重大举措时,是管字当头,还是服务在先,是好大喜功,追求大投资、大项目,还是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一些真正有益于交通状况改善的小事做起,这是考量有关部门是否是真心实意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根本。, 百拇医药(何 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