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全与健康》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313084
保持生命的动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日 《安全与健康》 2005年第5期
     用同一块铁,在同一所作坊里,做了两把犁。一把卖给农夫,到田里,立刻干起活来;另一把毫无用处地躺在商人的小铺子里,躺了很久。过了一个时期,这两个老乡又相遇了。在农夫家里呆过的犁银光闪闪,甚至比刚离开作坊的时候更亮了;无所作为地躺在小铺子里躺了很久的犁却颜色发乌,生了锈。“请您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亮?”生锈的犁问它的老相识。“因为我劳动,我亲爱的,”那一把犁回答。“你生了锈,变得不如以前了,全因为这一阵子你躺在那儿什么也没干。”这是俄罗斯作家乌申斯基笔下的一则寓言。

    这两把犁,用的是“同一块铁”,并在“同一块作坊里”做的,然而后来,一把“银光闪闪”,另一把却“颜色发乌、生锈”。不是它们先天的资质不同,而是后天的锻炼有异。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生命活力的源泉在于“动”。“动”者,万物之母也。动则生,滞则衰;动则进,停则朽;动则新,凝则旧,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思维领域到人的肌体,无不如此。达·芬奇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富兰克林说过:“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高尔基也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燃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动”,就是劳作;“动”,就是耕耘;“动”,就是播种;“动”,就是创造;“动”,就是实践;“动”,就是改革;“动”,就是发展;“动”,就是锻炼;“动”,就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动”,是催一新事物的使者;“动”,是保证生命健康的良药;“动”,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制造厂”。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动”;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动”;一个人要进步、要健康,也必须“动”。生命体不“动”之时,便是僵化死亡之时。“动”,是一切生物和动物,充满生机、活力的驱动力。
, http://www.100md.com
    在思想方法上,不能“动”,只能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搬、照搬;在企业建设上,不能“动”,只能做被煮死的“青蛙”;在个人成长上,不能“动”,必然永远无所作为;在保健上,不能“动”,再强壮的身体早晚也会成为病弱之躯。“动”,产生思想、产生智慧。“生命就是思想”(古罗马·奥勒利乌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帕斯卡尔),思想使人脱离了动物界,作为人如果没有思想,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人的思想需要不断角发和丰富才能有效的调动起来,活跃起来”(吴璞),这就是“动”。“闲人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郁达夫)。不能“动”的头脑,是危险的。智慧,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感悟,“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智慧来”(伯·罗素)“智慧是灵魂的美德”(塞内加)。有智慧,是人才和能力的象征。而智慧只能从“动”中才能产生迸发。我认识一位退休干部,退休前由于能“动”,工作上不断有新的业绩,身体也十分健康。退休后,过上了清闲日子,整天养尊处优,吃吃睡睡,不喜欢“动”了,结果时间一长,什么老年痴呆症、骨质增生都找上门来了,人一下子老了许多,不久病卧在床,不幸仙逝。医生说,如果他多活动锻炼些,决不会“走”得那么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古训,看来是有道理的。古往今来,凡是长寿的人,都是和“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别的不说,就从巴金老人来说,他一生磨难,但能在一生之中不停地“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作,直到晚年,还写下了《随感录》这部传世名作,现已活到101岁。正因为得益于“动”,他才有了生命的活力和高寿之福。这些年来,我们也不能见到,有不少企业,由于能“动”,管理有方,用人得当,改革和发展扎实有效,成为“银光闪闪”的“犁”,从而使企业焕发了生机,经受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挑战,从而走向了发达兴旺。但也有的企业,守旧不前,不能因时移而“动”,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丧失了竞争力,最后竟成为“颜色发乌、生了锈”的“犁”,落得个倒闭的下场,实在可悲。新的一年开始了,作为个人和企业,都应当早作谋划,认真作好“动”这篇文章。因为只有做好这篇文章,我们才会以旺盛的生命活力,去创造新一年的新业绩!, 百拇医药(王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