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医疗救护: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山西焦家寨特大矿难、轩岗矿难、湖南耒阳市矿难……临近岁末,矿难多发,煤矿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前不久,全国矿山医疗救护座谈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专家们共同探讨了矿山医疗救护问题。
矿山医疗救护是矿山应急救援的重要环节,在抢救生命、降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采煤技术并不落后,但煤矿自救、互救环节却是非常薄弱,是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矿工生命的守护神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主任王明晓告诉记者,矿山医疗救护在减少矿难伤亡人数,保护矿工生命安全方面,起着“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有专家指出,减少由于煤炭产量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是中国煤炭行业面临的长期、严峻的挑战。按照中国2004年煤炭生产的最好情况估计,每百万吨死亡4人;到2020年,中国因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少死亡8800多人,最多能达到1.1万人。
为将这个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降低,200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在煤炭总医院挂牌成立;2005年8月,该中心更名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全国范围内的矿山医疗救护网络也陆续搭建起来。
这支特殊的队伍被称为“矿工生命的守护神”。近一年来,他们在大小矿难中从死神手里抢出了2000余条生命。
今年年初,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发生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几十名矿工受伤,医疗救护中心副主任王翔洲、张斌带领队伍赶赴矿难现场,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所有受伤矿工全部获救。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生还矿工中,有6名重伤。救护人员在现场经过惊心动魄的抢救,所有生还矿工经救治全部康复,媒体担忧的矿难死亡人数可能增加的猜测终于没有发生。
美国劳工部长通过考查评价说:“矿山医疗救护体系既节约,又符合中国实际。”
据王明晓介绍,重新建立一个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投资巨大,我国煤炭系统有近1000所医院,从业人员达16万人,整合这些丰富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就能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加快组建省级分中心,已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和矿山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制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其主要内容已纳入《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据专家介绍,由于我国医疗救护技术落后,在国际上举行的4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这个项目我们都弃权了。今年4月,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派出6名精通外语和创伤救治的专家,专攻这个项目,在全国矿山救护比武大会上引进该项目获得成功,受到美国专家的肯定。
救护装备设施落后
矿山救援体系重要,然而,“体制未理顺、信息不畅通、基础不扎实、装备严重缺位……,这些问题不解决,矿山救护工作不可能真正开展起来。”王明晓忧心忡忡地说。
煤炭系统医院在机构改革中出现资金短缺,人才外流,医院公益性被削弱等问题,为了生存,许多煤炭医院转向商业化经营,矿山医疗救护被大大削弱。特别是医院急救力量不足,一旦发生矿难,反应速度减慢,抢救延迟,伤员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势必造成伤情扩大,甚至死亡的悲剧。
目前,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刚刚建成,与救护队伍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尚不具备大规模、跨区域作战的综合能力。.从整体看,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基地、矿山医疗救护骨干队伍之间缺少专门的应急通讯装备,没有形成网络,不利于有效施救。
经过“整合资源”的这支队伍刚刚起步,从应急管理、应急救援角度来看,基础还不够扎实。截至目前,已成立的35个分中心还没有制定统一的预案,更没有形成体系;从全国看还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可操作性不强。
前不久,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曾进行过一次专题调研,发现近五分之四的矿山医疗救护基地和骨干队伍设备老化、超期服役,许多救护车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早巳过报废期。原计划国家投资配备的少量先进装备,因体制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
完善矿难医疗救援体系
“要加大对矿山医疗救护的资金投入!”王明晓呼吁,“哪怕给一个分中心配备一台救护车呢。”他透露,在昆明会议上,几乎每家矿山医院的院长都提到这个问题。
虽然矿山医疗救护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但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至今没有获得过任何拨款和装备投资。每当矿难发生,救护中心派出的专家机票、部分药品都由煤炭总医院承担,每年这项开支达几十到上百万元。
王明晓说算了一笔账:“每次矿难事故的处理费都要上亿元:死者赔偿、伤者救治、现场处理、停工损失以及设备修复……如果把这些钱用在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改善救护条件方面,会减少多少悲剧!这才是主动管理、良性管理。”
王明晓说,按照矿山医疗救护“十一五”发展目标,将为我国的矿山医疗救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即:工伤抢救成功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重点建设1个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18个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基地、24支矿山医疗救护骨干队伍和1个国家矿山医疗救护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王明晓描述了矿山医疗救护的发展远景:“预防为主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加强并完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让现有煤矿企业医院承担医疗救护职能,根据矿难伤亡人数及程度建立不同级别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矿难医疗救护中玩忽职守者将被追究责任。, 百拇医药(刘 静)
矿山医疗救护是矿山应急救援的重要环节,在抢救生命、降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的采煤技术并不落后,但煤矿自救、互救环节却是非常薄弱,是煤矿事故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矿工生命的守护神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主任王明晓告诉记者,矿山医疗救护在减少矿难伤亡人数,保护矿工生命安全方面,起着“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有专家指出,减少由于煤炭产量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是中国煤炭行业面临的长期、严峻的挑战。按照中国2004年煤炭生产的最好情况估计,每百万吨死亡4人;到2020年,中国因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少死亡8800多人,最多能达到1.1万人。
为将这个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降低,200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在煤炭总医院挂牌成立;2005年8月,该中心更名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全国范围内的矿山医疗救护网络也陆续搭建起来。
这支特殊的队伍被称为“矿工生命的守护神”。近一年来,他们在大小矿难中从死神手里抢出了2000余条生命。
今年年初,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发生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几十名矿工受伤,医疗救护中心副主任王翔洲、张斌带领队伍赶赴矿难现场,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所有受伤矿工全部获救。
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生还矿工中,有6名重伤。救护人员在现场经过惊心动魄的抢救,所有生还矿工经救治全部康复,媒体担忧的矿难死亡人数可能增加的猜测终于没有发生。
美国劳工部长通过考查评价说:“矿山医疗救护体系既节约,又符合中国实际。”
据王明晓介绍,重新建立一个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投资巨大,我国煤炭系统有近1000所医院,从业人员达16万人,整合这些丰富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就能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加快组建省级分中心,已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和矿山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制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其主要内容已纳入《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据专家介绍,由于我国医疗救护技术落后,在国际上举行的4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这个项目我们都弃权了。今年4月,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派出6名精通外语和创伤救治的专家,专攻这个项目,在全国矿山救护比武大会上引进该项目获得成功,受到美国专家的肯定。
救护装备设施落后
矿山救援体系重要,然而,“体制未理顺、信息不畅通、基础不扎实、装备严重缺位……,这些问题不解决,矿山救护工作不可能真正开展起来。”王明晓忧心忡忡地说。
煤炭系统医院在机构改革中出现资金短缺,人才外流,医院公益性被削弱等问题,为了生存,许多煤炭医院转向商业化经营,矿山医疗救护被大大削弱。特别是医院急救力量不足,一旦发生矿难,反应速度减慢,抢救延迟,伤员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势必造成伤情扩大,甚至死亡的悲剧。
目前,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刚刚建成,与救护队伍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尚不具备大规模、跨区域作战的综合能力。.从整体看,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基地、矿山医疗救护骨干队伍之间缺少专门的应急通讯装备,没有形成网络,不利于有效施救。
经过“整合资源”的这支队伍刚刚起步,从应急管理、应急救援角度来看,基础还不够扎实。截至目前,已成立的35个分中心还没有制定统一的预案,更没有形成体系;从全国看还没有形成体系,上下脱节、可操作性不强。
前不久,矿山医疗救护中心曾进行过一次专题调研,发现近五分之四的矿山医疗救护基地和骨干队伍设备老化、超期服役,许多救护车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早巳过报废期。原计划国家投资配备的少量先进装备,因体制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
完善矿难医疗救援体系
“要加大对矿山医疗救护的资金投入!”王明晓呼吁,“哪怕给一个分中心配备一台救护车呢。”他透露,在昆明会议上,几乎每家矿山医院的院长都提到这个问题。
虽然矿山医疗救护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但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至今没有获得过任何拨款和装备投资。每当矿难发生,救护中心派出的专家机票、部分药品都由煤炭总医院承担,每年这项开支达几十到上百万元。
王明晓说算了一笔账:“每次矿难事故的处理费都要上亿元:死者赔偿、伤者救治、现场处理、停工损失以及设备修复……如果把这些钱用在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改善救护条件方面,会减少多少悲剧!这才是主动管理、良性管理。”
王明晓说,按照矿山医疗救护“十一五”发展目标,将为我国的矿山医疗救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即:工伤抢救成功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重点建设1个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18个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基地、24支矿山医疗救护骨干队伍和1个国家矿山医疗救护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王明晓描述了矿山医疗救护的发展远景:“预防为主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加强并完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让现有煤矿企业医院承担医疗救护职能,根据矿难伤亡人数及程度建立不同级别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矿难医疗救护中玩忽职守者将被追究责任。, 百拇医药(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