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心斑马线”(1)
5月7日。杭州的胡斌在斑马线上撞死谭卓。8月4日,杭州的魏志刚酒后驾车在因胡斌案而设的“爱心斑马线”旁把马芳芳撞死。这条“爱心斑马线”为警示“70码”事件而设立,启用于5月18日。然而才过了两个多月,悲剧再次发生。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万余起,造成7万多人死亡和30多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其中由酒后驾车引发的死亡事故就占1/4。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酒后交通违法行为22,2万起,比去年同期增长1.8万起。上升8.7%,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越来越多,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
一系列因频发的飙车、酒后驾车引发的车祸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在影响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对恶性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施以重罚很有必要,不如此不足以严惩以身试法者,起到警示作用。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思考,现在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法规的缺失。要真正根治交通之乱,必须在公众中树立生命权力大于一切的思想,创建人车互相礼让的交通文明。看看我们的周围,城镇道路和桥梁的设计无不折射出“汽车优先”的理念,对行人安全不可或缺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布局却没有充分加以考虑,常常因为让路于机动车道而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甚至“名存实亡”。再瞧瞧一些有车人得意洋洋的样子,自以为了不起。有的为了炫耀本事,或醉酒驾车,或以飙车为乐事,把生命视为儿戏。因此海外一些国家以人为本,靠诚信和道德的力量从根本上去治理交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http://www.100md.com
日本“让”字为大
日本驾车者不但遵守硬性的交通法规。而且还按照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其核心就是一个“让”字,结果确保了车流畅通无阻。
两队车并成一队,或者从支路过来的车排队进入干道时,大家都习惯于一辆插一辆的交错汇流。
在转弯的车辆很多,即使排起了长蛇阵的情况下,也要让对向驶来的直行车先行。
碰到有车辆插队,队里的车大都会让行,不会死顶住不让其进。大家都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肯定不会贸然加塞。
驾车者在遭受到为数极少的危险驾驶行为的侵犯时,不会去和对方斗气,最多是短促的鸣笛而已。
每当车上的远光灯闪烁时,表示驾车者请对方“您先行”,而不是警告,要求对方避让。面对如此客气的礼让,对方打一个“双蹦灯”或招手致谢。
, 百拇医药
美国以行人为本
在美国,父母生下孩子,出院前必须向院方展示一款符合要求的婴儿汽车座椅,否则这个孩子别想抱出医院的大门。在公共场所,诸如“不要让你的孩子独处”和“请看好你的孩子”等一类的醒目标牌随处可见。到了周末,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三三两两地在住宅小区的空地上骑自行车,在嬉戏玩耍中度过快乐的时光。这时。总会有一个家长主动地在边上站着加以关照,并把一块写有“孩子们正在玩耍”的牌子竖在空地中央,提醒进出小区的车辆减速行驶。
为了在纽约的每一个社区共建一个“使用安全、步行方便的交通环境”,一个名叫“步行者的权利”的民间组织在当地应运而生由于在维护“步行者”的“权利”和整顿社区交通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它在民众中享有声誉,威望极高。
“步行者的权利”以行人为本,对有车者和在社区驾驶车辆的人“约法三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四条:
, http://www.100md.com
行驶于社区时,驾车者不但要有礼貌地主动让行人,而且在洎车或倒车的过程中,如果在路口或人行道上遇到了行人,也要热情地加以礼让。
驱车在社区的大街小巷里,倘若路过中小学校、残疾人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等设施,驾车者必须减速行驶,做到主动礼让。
在社区里,驾车者为了警示行人而大鸣喇叭,被视为是一种极不礼貌和极不文明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严重者,行人可以起诉,追究其违反“噪音法”的做法。
凡是在社区停泊的车辆,一律不得使用警报器。如果发现有哪辆汽车半夜三更警报器大声鸣叫,骚扰居民,车主将难逃其咎,会被起诉到法庭。
巴黎讲究“安全礼让”
在法国的交规手册上,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骑助力车的人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学员参加交规考试时,会遇到这一类的题目:你在郊外一条双向行驶的道路上开车,右前方有一位行人,左前方不远处迎面驶来一辆车,请问你可不可以超过这位行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可以超过”。理由是要与行人保持1.5米的距离,就不能和迎面驶来的汽车保持安全的距离,所以驾车者必须减速,跟在行人后面,等会车结束后再超过行人。在路考时,如果发现学员在超过“弱势群体”时让他们受到惊吓,那么“不通过”的结果将会出现在这位学员的“路考表”上。
, 百拇医药
在巴黎的车主中,“安全礼让”已经成为行车的准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在他们看来,“礼让”既是法规的要求,更是公德的体现。让别人如同让自己,只要有秩序地行进,即使车速不高,也要比在那种你争我夺、挤成一团的混乱状况中行得快。请看一
在那些不便安装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或丁宇路口,直行车道上的“STOP(“停”)字祥十分醒目。司机们都养成了“你先行,我跟上”的习惯:车开到这里,必须停下来看一看路口有无同行的车辆。如果有,则让对方先通过;倘若没有,再慢慢通过。
市区内的不少道路往往由宽变窄,使得正在行驶的车辆需要从两条线变为一条线。这时,车主们约定俗成的做法是一辆插一辆,一切都有条不紊。
德国倡导“秩序精神”
“秩序精神”构成了德国特有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规定、规则、条例”。都与纪律有关。诸如“你没事吧?”“你还好吗?”一类表示关切的问候用语,在德文中也变成了“一切就绪”。在遵守交通规则时,当然也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德国人尊重别人,善待自己,绝不拿生命开玩笑。他们非常讲诚信,相信别人也和自己一样遵守交通规则。
, 百拇医药
在他们看来,属于我走的就走,不属于我走的就坚决不走。在面对交通堵塞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平均要在等上1分钟之后才会开始按喇叭。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当事双方一般不会互相推诿,很少发生争吵,而是耐心地等待交警和保险公司按规定处理。他们报案之后会在路边聊起天来,有的日后还成了朋友。
在市内,很少有人会在不该横穿马路的时候穿过马路,致使车流被迫停止。司机如果遇上红灯亮起要停车,都把车挂在一档而不是空档上。这样一来,等绿灯再次亮起时,松开离合器很快便可以前进,而不用临时再挂一档起步,结果影响车流前进的速度。
瑞典自行调节红绿灯
斯德哥尔摩马路上的信号灯设在两米左右高处,正好可以与行人目光平视。而其它许多国家的信号灯却高高在上,至少距地面4米,行人不得不仰视而行。有趣的是,行人可以自行调节红绿灯。在要横穿马路遇上红灯时,他们可以按一下旁边的按钮。如果马路上暂时没有汽车过来,那么红灯很快就转换成绿灯。在一些没有安, 百拇医药(李忠东)
一系列因频发的飙车、酒后驾车引发的车祸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正在影响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刻地认识到,对恶性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施以重罚很有必要,不如此不足以严惩以身试法者,起到警示作用。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思考,现在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法规的缺失。要真正根治交通之乱,必须在公众中树立生命权力大于一切的思想,创建人车互相礼让的交通文明。看看我们的周围,城镇道路和桥梁的设计无不折射出“汽车优先”的理念,对行人安全不可或缺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布局却没有充分加以考虑,常常因为让路于机动车道而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甚至“名存实亡”。再瞧瞧一些有车人得意洋洋的样子,自以为了不起。有的为了炫耀本事,或醉酒驾车,或以飙车为乐事,把生命视为儿戏。因此海外一些国家以人为本,靠诚信和道德的力量从根本上去治理交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http://www.100md.com
日本“让”字为大
日本驾车者不但遵守硬性的交通法规。而且还按照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办事,其核心就是一个“让”字,结果确保了车流畅通无阻。
两队车并成一队,或者从支路过来的车排队进入干道时,大家都习惯于一辆插一辆的交错汇流。
在转弯的车辆很多,即使排起了长蛇阵的情况下,也要让对向驶来的直行车先行。
碰到有车辆插队,队里的车大都会让行,不会死顶住不让其进。大家都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果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肯定不会贸然加塞。
驾车者在遭受到为数极少的危险驾驶行为的侵犯时,不会去和对方斗气,最多是短促的鸣笛而已。
每当车上的远光灯闪烁时,表示驾车者请对方“您先行”,而不是警告,要求对方避让。面对如此客气的礼让,对方打一个“双蹦灯”或招手致谢。
, 百拇医药
美国以行人为本
在美国,父母生下孩子,出院前必须向院方展示一款符合要求的婴儿汽车座椅,否则这个孩子别想抱出医院的大门。在公共场所,诸如“不要让你的孩子独处”和“请看好你的孩子”等一类的醒目标牌随处可见。到了周末,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三三两两地在住宅小区的空地上骑自行车,在嬉戏玩耍中度过快乐的时光。这时。总会有一个家长主动地在边上站着加以关照,并把一块写有“孩子们正在玩耍”的牌子竖在空地中央,提醒进出小区的车辆减速行驶。
为了在纽约的每一个社区共建一个“使用安全、步行方便的交通环境”,一个名叫“步行者的权利”的民间组织在当地应运而生由于在维护“步行者”的“权利”和整顿社区交通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它在民众中享有声誉,威望极高。
“步行者的权利”以行人为本,对有车者和在社区驾驶车辆的人“约法三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四条:
, http://www.100md.com
行驶于社区时,驾车者不但要有礼貌地主动让行人,而且在洎车或倒车的过程中,如果在路口或人行道上遇到了行人,也要热情地加以礼让。
驱车在社区的大街小巷里,倘若路过中小学校、残疾人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等设施,驾车者必须减速行驶,做到主动礼让。
在社区里,驾车者为了警示行人而大鸣喇叭,被视为是一种极不礼貌和极不文明的行为。对于其中的严重者,行人可以起诉,追究其违反“噪音法”的做法。
凡是在社区停泊的车辆,一律不得使用警报器。如果发现有哪辆汽车半夜三更警报器大声鸣叫,骚扰居民,车主将难逃其咎,会被起诉到法庭。
巴黎讲究“安全礼让”
在法国的交规手册上,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骑助力车的人都被视为“弱势群体”。学员参加交规考试时,会遇到这一类的题目:你在郊外一条双向行驶的道路上开车,右前方有一位行人,左前方不远处迎面驶来一辆车,请问你可不可以超过这位行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不可以超过”。理由是要与行人保持1.5米的距离,就不能和迎面驶来的汽车保持安全的距离,所以驾车者必须减速,跟在行人后面,等会车结束后再超过行人。在路考时,如果发现学员在超过“弱势群体”时让他们受到惊吓,那么“不通过”的结果将会出现在这位学员的“路考表”上。
, 百拇医药
在巴黎的车主中,“安全礼让”已经成为行车的准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在他们看来,“礼让”既是法规的要求,更是公德的体现。让别人如同让自己,只要有秩序地行进,即使车速不高,也要比在那种你争我夺、挤成一团的混乱状况中行得快。请看一
在那些不便安装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或丁宇路口,直行车道上的“STOP(“停”)字祥十分醒目。司机们都养成了“你先行,我跟上”的习惯:车开到这里,必须停下来看一看路口有无同行的车辆。如果有,则让对方先通过;倘若没有,再慢慢通过。
市区内的不少道路往往由宽变窄,使得正在行驶的车辆需要从两条线变为一条线。这时,车主们约定俗成的做法是一辆插一辆,一切都有条不紊。
德国倡导“秩序精神”
“秩序精神”构成了德国特有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规定、规则、条例”。都与纪律有关。诸如“你没事吧?”“你还好吗?”一类表示关切的问候用语,在德文中也变成了“一切就绪”。在遵守交通规则时,当然也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德国人尊重别人,善待自己,绝不拿生命开玩笑。他们非常讲诚信,相信别人也和自己一样遵守交通规则。
, 百拇医药
在他们看来,属于我走的就走,不属于我走的就坚决不走。在面对交通堵塞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平均要在等上1分钟之后才会开始按喇叭。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当事双方一般不会互相推诿,很少发生争吵,而是耐心地等待交警和保险公司按规定处理。他们报案之后会在路边聊起天来,有的日后还成了朋友。
在市内,很少有人会在不该横穿马路的时候穿过马路,致使车流被迫停止。司机如果遇上红灯亮起要停车,都把车挂在一档而不是空档上。这样一来,等绿灯再次亮起时,松开离合器很快便可以前进,而不用临时再挂一档起步,结果影响车流前进的速度。
瑞典自行调节红绿灯
斯德哥尔摩马路上的信号灯设在两米左右高处,正好可以与行人目光平视。而其它许多国家的信号灯却高高在上,至少距地面4米,行人不得不仰视而行。有趣的是,行人可以自行调节红绿灯。在要横穿马路遇上红灯时,他们可以按一下旁边的按钮。如果马路上暂时没有汽车过来,那么红灯很快就转换成绿灯。在一些没有安, 百拇医药(李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