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救灾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人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建立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从救灾过程来看,古代救灾可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段的机制构成,政府通过创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以完善救灾机制的良好运行。提要
中国古人充分应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建立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辅之以民间的义赈活动。本文介绍了古代救灾的主要类型、阶段性措施及各种救灾方式,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可以用以完善我国现代的救灾制度。特别是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救灾机制的过程中,这些历史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我国历来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分布地域广、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和造成损害大等特点。在大自然的淫威面前,先民们并没有屈服,而是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形成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笔者认为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救灾机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我国古代救灾机制概述
纵观我国历史,发生自然灾害后的救灾职责,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大致可分为朝赈和官赈两类:朝赈由中央朝廷主持,通常会对灾害地区拨发粮款、赈粜,灾后则采取免除、缓征租赋等措施来’恢复民生;而宫赈是由地方官主持,在地区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动用地方库藏钱粮赈济救灾的活动。另外,我国历史上还存在着由民间义士自愿捐粮捐款赈济灾民的义赈活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