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说类风湿关节炎(1)
从三个7 认识类风关
赵丽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遭受着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带来的痛苦。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少走一些弯路,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从疾病的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全面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发病的多关节炎,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7个主要受累关节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等7种关节最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有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往往伴有晨僵(即早上起来时觉得关节僵硬)。
最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7种关节外表现
类风关除了关节的表现外,还有以下7种表现。
1. 类风湿结节:结节多发生于关节隆突部位及经常受压处,直径为数毫米至3、4厘米不等。
2. 类风湿性血管炎:血管炎的皮肤损害可见慢性溃疡和紫癜,小腿部和踝部最多。也可影响到内脏血管系统,造成肺动脉高压、肠穿孔、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 肺部病变:多发生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类风湿尘肺。肺中大小不一的结节,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
4. 心脏病变:常见急性心包炎,也可有局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炎。
5. 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如指(趾)麻木感,感觉减退。
6. 眼部病变: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穿透性巩膜软化或干燥综合征。
7. 肾脏损害:有严重血管炎者或淀粉样变者,可导致肾脏损害。
确诊类风关的7项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痛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痛(≥6周);
5.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关节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7项具备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关。
大多数类风关患者病程迁延,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关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作者简介:
赵丽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并担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和《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在各级学会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药物的4种选择
□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吴东海
类风关的发病、病程和预后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治疗方案治疗所有的患者,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
在确诊类风关之后,须先判定患者处于缓解期还是活动期。
缓解期 符合下列5项或5项以上,持续至少2个月者为临床缓解:晨僵时间低于15分钟;无疲劳感;无关节痛;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无关节或腱鞘肿胀;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毫米/小时,男性小于20毫米/小时。
活动期 符合下列至少4项者可确定为活动期: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晨僵>1小时;有三个以上关节肿胀;8个或8个以上关节触痛;血沉>28毫米/小时。
了解患者的以上情况后,就可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有下列4种选择:
1. 非甾体药。也称为一线药物,它们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此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肾脏毒性,而新近上市的药物西乐葆、万络、美洛昔康的胃肠道反应可能较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途径给药,如外涂、塞肛或肌注等。同时,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故在选择药物时应慎重。特别提醒的是,此类药物虽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应与慢作用药物联合应用。
2. 二线药物。包括抗疟药、青霉胺、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其共同特点是起效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应用二线药物,会对软骨及骨侵蚀产生有利阻抗作用。
3. 皮质激素。过去,类固醇皮质激素以其快速的疗效、众多的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有研究提示,低剂量的类固醇皮质激素,可延缓类风关关节的骨质破坏,以及尽早控制症状。但使用激素治疗时,必须掌握以下原则: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4. 生物治疗:目前此类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观察或临床试用阶段,国外资料显示,这些药物可很快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剂。
总之,对于类风关首先要确定诊断,然后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
吴东海,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结缔组织病编审组成员,《中华风湿学杂志》副主编等。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主编《实用风湿病学》一书。擅长红斑狼疮,类风关,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4种证型巧施治
□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冯兴华
类风关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脏腑亏虚为本,外邪、淤血、痰浊、痹阻经络为标。临床上须根据不同的证候辨证治疗。
湿热蕴结证
表现:四肢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粘,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方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 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青风藤15克,防己1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木瓜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湿热痹冲剂或风湿安冲剂等。
寒湿痹阻证
表现:四肢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制附子10克,桂枝6克,黄芪30克,羌活12克,姜黄12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防己10克,青风藤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寒湿痹冲剂、追风透骨丸等。
痰淤痹阻证
表现:肢体肌肉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周围可见硬结,面色黧黑或肌肤干燥无光泽,舌质紫黯或有淤斑,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当归10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地龙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羌活15克,川芎10克,白芥子10克,僵蚕6克。
中成药:淤血痹冲剂、小活络丹等。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表现: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入夜尤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关节变形,难以屈伸,舌质淡或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克,桑寄生3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10克,杜仲12克,怀牛膝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中成药:尪痹冲剂、益肾蠲痹丸等。
此外,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等中药制剂,治疗类风关也有很好疗效,但这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且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宜使用。
类风关属难治性疾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者相互为用,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中医外治法如针灸、中药离子导入、药浴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矿泉疗法及气功疗法等,对类风关的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冯兴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等,参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康复及饮食治疗的4与3
□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张晓/崔阳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轻则导致关节出现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则导致终身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帮助患者尽可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位得到良好的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康复和饮食治疗。
康复治疗
1.心理治疗:类风关所致的疼痛会贯穿病情的整个过程,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情感冲突等心理及情绪障碍。为应付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自尊及提高自信,从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此外,百优解、赛洛特等药物,不仅可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而且可一定程度改善炎症指标。
2.理疗:急性期予强紫外线照射炎性关节,可使局部炎症反应减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醋疗、超短波、红外线、温水浴、矿泉浴等可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关节变形。急性期还可用夹板制动,一方面能使关节休息、预防畸形,另一方面还可稳定关节以增加其功能,但制动时间不超过2周,且每日应解除制动数次。
3.功能训练:
急性期训练在晨僵已消退,疼痛缓解后进行。每天,对每个受累关节做被动或非常轻柔的辅助主动运动,每天进行3~4个时间段的治疗。固定关节时,应主动或被动伸展肢体、伸直关节,仰卧、侧卧、抬高上下肢及用力绷紧肌肉等,保持肌肉的强度,防止肌肉萎缩。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应做刚超过痛点的被动活动以防止挛缩,治疗后若疼痛加重持续2小时以上,次日早晨脉搏超过原来的30%,则应减量或改进方法。应注意功能训练不可连续进行1小时以上。
体力训练有散步、太极拳等,由于浮力可以减少关节应力,故游泳是最恰当的项目。
畸形关节的矫正训练,主要是按关节畸形的表现,再对,各种关节进行训练,并可辅助器械。手关节做指间受累关节活动度训练、手指的肌肉训练;肘关节应有屈肘动作及前臂旋前、旋后的动作等训练,并可使用调节高度的拐杖;肩关节训练可做摆动操、手指爬墙、棍棒操等,并对三角肌及肩内、外旋肌等长收缩训练。
对于关节严重畸形,各种运动应循序渐进,各种锻炼应有相等的休息时间,才能得到科学康复。
4.科学体位:患者宜使用硬床板,仰卧,枕头不宜过高,前臂保持于后位,髋,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置,踝关节保持零度位置。可每日取3~4次俯卧位,每次5~20分钟,以避免髋、膝关节的屈曲缩,避免颈部前屈。
饮食治疗
1.鱼油:鱼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DHA,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鱼油对类风关、炎症肠病、哮喘等有好处。
2.抗氧化剂:高浓度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γ-亚麻酸、海产淡菜、贻贝类、蔬菜油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尽管它应用的剂量、时间及剂量/效价比尚属未知,但它极可能减少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危险性。
3.中医认为,虾、蟹、油腻食物、公鸡、甜食、竹笋等“湿热”“、热毒”的食物与风湿痹痛的进展有关。故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低胆固醇、多维生素的健康饮食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另外,天气变化特别是梅雨季节,体内未愈的炎症易引起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上述诱导病变恶化的因素。
[ 下 页 ], 百拇医药
赵丽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遭受着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带来的痛苦。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少走一些弯路,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从疾病的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全面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发病的多关节炎,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7个主要受累关节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等7种关节最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有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往往伴有晨僵(即早上起来时觉得关节僵硬)。
最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7种关节外表现
类风关除了关节的表现外,还有以下7种表现。
1. 类风湿结节:结节多发生于关节隆突部位及经常受压处,直径为数毫米至3、4厘米不等。
2. 类风湿性血管炎:血管炎的皮肤损害可见慢性溃疡和紫癜,小腿部和踝部最多。也可影响到内脏血管系统,造成肺动脉高压、肠穿孔、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 肺部病变:多发生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类风湿尘肺。肺中大小不一的结节,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
4. 心脏病变:常见急性心包炎,也可有局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炎。
5. 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如指(趾)麻木感,感觉减退。
6. 眼部病变: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穿透性巩膜软化或干燥综合征。
7. 肾脏损害:有严重血管炎者或淀粉样变者,可导致肾脏损害。
确诊类风关的7项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痛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痛(≥6周);
5.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关节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7项具备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关。
大多数类风关患者病程迁延,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关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作者简介:
赵丽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并担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和《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在各级学会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药物的4种选择
□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吴东海
类风关的发病、病程和预后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治疗方案治疗所有的患者,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
在确诊类风关之后,须先判定患者处于缓解期还是活动期。
缓解期 符合下列5项或5项以上,持续至少2个月者为临床缓解:晨僵时间低于15分钟;无疲劳感;无关节痛;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无关节或腱鞘肿胀;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毫米/小时,男性小于20毫米/小时。
活动期 符合下列至少4项者可确定为活动期: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晨僵>1小时;有三个以上关节肿胀;8个或8个以上关节触痛;血沉>28毫米/小时。
了解患者的以上情况后,就可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有下列4种选择:
1. 非甾体药。也称为一线药物,它们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此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肾脏毒性,而新近上市的药物西乐葆、万络、美洛昔康的胃肠道反应可能较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途径给药,如外涂、塞肛或肌注等。同时,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故在选择药物时应慎重。特别提醒的是,此类药物虽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应与慢作用药物联合应用。
2. 二线药物。包括抗疟药、青霉胺、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其共同特点是起效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应用二线药物,会对软骨及骨侵蚀产生有利阻抗作用。
3. 皮质激素。过去,类固醇皮质激素以其快速的疗效、众多的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有研究提示,低剂量的类固醇皮质激素,可延缓类风关关节的骨质破坏,以及尽早控制症状。但使用激素治疗时,必须掌握以下原则: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4. 生物治疗:目前此类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观察或临床试用阶段,国外资料显示,这些药物可很快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剂。
总之,对于类风关首先要确定诊断,然后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
吴东海,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结缔组织病编审组成员,《中华风湿学杂志》副主编等。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主编《实用风湿病学》一书。擅长红斑狼疮,类风关,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4种证型巧施治
□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冯兴华
类风关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脏腑亏虚为本,外邪、淤血、痰浊、痹阻经络为标。临床上须根据不同的证候辨证治疗。
湿热蕴结证
表现:四肢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粘,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方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 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青风藤15克,防己1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木瓜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湿热痹冲剂或风湿安冲剂等。
寒湿痹阻证
表现:四肢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制附子10克,桂枝6克,黄芪30克,羌活12克,姜黄12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防己10克,青风藤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寒湿痹冲剂、追风透骨丸等。
痰淤痹阻证
表现:肢体肌肉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周围可见硬结,面色黧黑或肌肤干燥无光泽,舌质紫黯或有淤斑,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当归10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地龙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羌活15克,川芎10克,白芥子10克,僵蚕6克。
中成药:淤血痹冲剂、小活络丹等。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表现: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入夜尤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关节变形,难以屈伸,舌质淡或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克,桑寄生3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10克,杜仲12克,怀牛膝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中成药:尪痹冲剂、益肾蠲痹丸等。
此外,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等中药制剂,治疗类风关也有很好疗效,但这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且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宜使用。
类风关属难治性疾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者相互为用,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中医外治法如针灸、中药离子导入、药浴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矿泉疗法及气功疗法等,对类风关的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冯兴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等,参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康复及饮食治疗的4与3
□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张晓/崔阳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轻则导致关节出现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则导致终身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帮助患者尽可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位得到良好的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康复和饮食治疗。
康复治疗
1.心理治疗:类风关所致的疼痛会贯穿病情的整个过程,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情感冲突等心理及情绪障碍。为应付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自尊及提高自信,从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此外,百优解、赛洛特等药物,不仅可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而且可一定程度改善炎症指标。
2.理疗:急性期予强紫外线照射炎性关节,可使局部炎症反应减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醋疗、超短波、红外线、温水浴、矿泉浴等可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关节变形。急性期还可用夹板制动,一方面能使关节休息、预防畸形,另一方面还可稳定关节以增加其功能,但制动时间不超过2周,且每日应解除制动数次。
3.功能训练:
急性期训练在晨僵已消退,疼痛缓解后进行。每天,对每个受累关节做被动或非常轻柔的辅助主动运动,每天进行3~4个时间段的治疗。固定关节时,应主动或被动伸展肢体、伸直关节,仰卧、侧卧、抬高上下肢及用力绷紧肌肉等,保持肌肉的强度,防止肌肉萎缩。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应做刚超过痛点的被动活动以防止挛缩,治疗后若疼痛加重持续2小时以上,次日早晨脉搏超过原来的30%,则应减量或改进方法。应注意功能训练不可连续进行1小时以上。
体力训练有散步、太极拳等,由于浮力可以减少关节应力,故游泳是最恰当的项目。
畸形关节的矫正训练,主要是按关节畸形的表现,再对,各种关节进行训练,并可辅助器械。手关节做指间受累关节活动度训练、手指的肌肉训练;肘关节应有屈肘动作及前臂旋前、旋后的动作等训练,并可使用调节高度的拐杖;肩关节训练可做摆动操、手指爬墙、棍棒操等,并对三角肌及肩内、外旋肌等长收缩训练。
对于关节严重畸形,各种运动应循序渐进,各种锻炼应有相等的休息时间,才能得到科学康复。
4.科学体位:患者宜使用硬床板,仰卧,枕头不宜过高,前臂保持于后位,髋,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置,踝关节保持零度位置。可每日取3~4次俯卧位,每次5~20分钟,以避免髋、膝关节的屈曲缩,避免颈部前屈。
饮食治疗
1.鱼油:鱼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DHA,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鱼油对类风关、炎症肠病、哮喘等有好处。
2.抗氧化剂:高浓度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γ-亚麻酸、海产淡菜、贻贝类、蔬菜油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尽管它应用的剂量、时间及剂量/效价比尚属未知,但它极可能减少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危险性。
3.中医认为,虾、蟹、油腻食物、公鸡、甜食、竹笋等“湿热”“、热毒”的食物与风湿痹痛的进展有关。故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低胆固醇、多维生素的健康饮食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另外,天气变化特别是梅雨季节,体内未愈的炎症易引起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上述诱导病变恶化的因素。
[ 下 页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