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平凡之中见神奇(1)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且价格便宜。2001年,全国市场上共有来自100多家企业的多个六味地黄丸品种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丸相关产品年销售额有5000万元之多,上海市场有近4000万元,青岛市也有2000万元。为什么一味老药会如此受欢迎呢?请看——
认识六味地黄丸
□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继林
相传清道光年间,一个大年初一,湖北蕲水名士李士彬去给老师拜年。老师见他穿着一身蓝色绸缎衣服,便指着他的衣服出了一个上联:“三尺天蓝缎”,并示意要他对下联。李士彬想起从家里出来时,路上有一家药铺的招牌上写有几种方药正好用上,便随口答道:“六味地黄丸”。“六味”对“三尺”、“地黄”对“天蓝”、“缎”对“丸”,就连老师也点头称赞他对得切贴工巧。这个故事固然说明李士彬和老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六味地黄丸在清朝就已经广泛应用。
尽管六味地黄丸在清朝被广泛应用,但它却起源于宋朝。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仲阳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所拟的一首方剂。将方剂中的药物研为细末,加炼蜜制成丸剂即为六味地黄丸。从方剂的命名规律可知,组成该方的中药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药物是“地黄”。现将原方列出供参考(编者注:其中中药用量已换算为现行剂量单位):
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克。
六味地黄丸的功能与适应症
六味地黄丸用途广泛,但主要是针对肾阴虚证而广泛应用的。本方配伍用药严谨,用于肾阴虚证不是单纯的滋补,而是既滋补其阴虚,也注意制约因阴虚(水虚)而产生的阳亢(火旺),使人体阴阳趋于平衡;同时在方中应用茯苓、泽泻的健脾和渗利作用减少了因滋补而助湿的弊病。所以古代医家如薛立斋、赵献可等把它誉为“直补真阴(肾阴)之圣药”。
肾阴虚的具体表现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或潮热骨蒸、盗汗遗精、口燥咽干,也可见消渴多饮、虚火牙痛,亦可见舌红少苔、脉细而快等。我们将这些肾阴虚的症状分为以下五组,只要具备了其中的一组症状,就可以视为肾阴虚。
◆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手足心和胸口)或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快。
◆眩晕耳鸣,头痛面赤,或头脑烘热,或精神兴奋,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绷紧如弦称为弦脉)。
◆消渴病(相当于糖尿病),咽干口渴,饮水多,小便多,舌红少苔或少津。
◆腰膝酸软,疲倦乏力,浮肿,小便不利,或小便异常(蛋白尿、血尿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