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心血管,从“零”开始
心血管疾病是公认的头号杀手,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也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有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21世纪我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两级预防,行之有效
心血管病可以控制吗?对此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目前尚没有疫苗可以防治心血管病,只有做好预防。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已经被证明切实有效,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和重视。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危险因素(如吸烟、运动少、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超重和腹部肥胖等)采取措施,工作重心是在存在一定危险的个体中预防相关心血管病首次发生,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和饮食干预,以避免冠心病、卒中等疾病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卒中等)患者采取防治措施,以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病情复发。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二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如对已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调整心态、运动、合理饮食等)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等药物,可以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避免死亡。
预防工作,还要提前
尽管前述两级预防对预防心血管病确有较大作用,但现实也是残酷的: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这就说明,要真正远离心血管病,仅仅做到这两级预防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在最初原始水平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预防效果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这种应该更早开展的预防,被称为“零级预防”,是指在早期对产生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危险因素的预防,可以说是预防工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关口。其核心是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和立法以及有效的实施,改变危险因素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避免或限制危险因素发生。简言之,零级预防位于传统的一级预防之前,特指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在人群层面,零级预防是防止社会危险因素流行的策略;对个体而言,相应策略是在最初起始环节根本性预防其危险因素。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的每个人,是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基础。
要做好零级预防,必须从社会生态学角度着手,进行基于人群的预防措施。社会生态学强调社会、环境、政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同的层面存在着相互作用。就改善生活质量来讲,每个环节,如交通、城市化进程、商业、社会福利、媒体宣传、市场营销、教育、食品和营养等,每一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群的习惯,需要全社会参与。具体到每个人,首先要有零级预防的意识,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合理安排膳食
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少吃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时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坚持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量有讲究,过少和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尤其倡导有氧运动,特别是快步行走,效果很好,可以每天快步走3公里或做其他运动(如爬楼梯)30分钟以上。如何保证适宜的运动强度呢?可以用170减去年龄,运动时心率达到这个数就不要再加大运动量了,例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达到120次/分比较合适。最好能够保持心率加快、身体发热状态达15分钟以上。
◇保持平和心态
平和心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保持自身心理平衡状态。
◇改变不良行为
戒烟。吸烟不仅浪费金钱,影响环境,而且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癌症等多种疾病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健康,是人类最不健康行为之一。
限酒。人体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规律作息。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扰乱人体生命节律,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发生率增高,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应起居定时、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前不喝茶或咖啡,进食不过饱,心情平静,避免焦虑或激动,不剧烈运动。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长期劳累。
不喝生水或不清洁的水,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
接触有毒害物质和在危险环境工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自觉保护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对健康十分重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资源(包括水、电、煤、煤气和天然气、纸张、汽油、木料等);不污染环境(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慎用洗涤剂等);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包括植树造林、保护绿地、保护野生动物等)。
◇学习健康知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识,它是不断调整自己行为的指南。在新知识与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健康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健康知识,抵制各种错误信息影响,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定期体检
可以每年做体格检查,这样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患,及早得到治疗。
◇科普宣传
普及公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及健康意识,尽可能做到个体层面上的零级预防,远离包括心血管疾患在内的各种疾病。
编辑/李宇杰liyujie@jtyy.com, 百拇医药(牛丽丽)
两级预防,行之有效
心血管病可以控制吗?对此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目前尚没有疫苗可以防治心血管病,只有做好预防。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已经被证明切实有效,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可和重视。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危险因素(如吸烟、运动少、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超重和腹部肥胖等)采取措施,工作重心是在存在一定危险的个体中预防相关心血管病首次发生,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和饮食干预,以避免冠心病、卒中等疾病发生。二级预防是指对已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卒中等)患者采取防治措施,以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病情复发。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二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如对已有心肌梗死或卒中病史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调整心态、运动、合理饮食等)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等药物,可以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避免死亡。
预防工作,还要提前
尽管前述两级预防对预防心血管病确有较大作用,但现实也是残酷的: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这就说明,要真正远离心血管病,仅仅做到这两级预防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在最初原始水平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预防效果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这种应该更早开展的预防,被称为“零级预防”,是指在早期对产生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危险因素的预防,可以说是预防工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关口。其核心是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和立法以及有效的实施,改变危险因素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避免或限制危险因素发生。简言之,零级预防位于传统的一级预防之前,特指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在人群层面,零级预防是防止社会危险因素流行的策略;对个体而言,相应策略是在最初起始环节根本性预防其危险因素。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的每个人,是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的基础。
要做好零级预防,必须从社会生态学角度着手,进行基于人群的预防措施。社会生态学强调社会、环境、政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同的层面存在着相互作用。就改善生活质量来讲,每个环节,如交通、城市化进程、商业、社会福利、媒体宣传、市场营销、教育、食品和营养等,每一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群的习惯,需要全社会参与。具体到每个人,首先要有零级预防的意识,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合理安排膳食
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少吃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时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坚持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量有讲究,过少和过量都不利于健康。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尤其倡导有氧运动,特别是快步行走,效果很好,可以每天快步走3公里或做其他运动(如爬楼梯)30分钟以上。如何保证适宜的运动强度呢?可以用170减去年龄,运动时心率达到这个数就不要再加大运动量了,例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达到120次/分比较合适。最好能够保持心率加快、身体发热状态达15分钟以上。
◇保持平和心态
平和心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保持自身心理平衡状态。
◇改变不良行为
戒烟。吸烟不仅浪费金钱,影响环境,而且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癌症等多种疾病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健康,是人类最不健康行为之一。
限酒。人体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规律作息。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扰乱人体生命节律,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发生率增高,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应起居定时、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前不喝茶或咖啡,进食不过饱,心情平静,避免焦虑或激动,不剧烈运动。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长期劳累。
不喝生水或不清洁的水,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
接触有毒害物质和在危险环境工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自觉保护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对健康十分重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资源(包括水、电、煤、煤气和天然气、纸张、汽油、木料等);不污染环境(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慎用洗涤剂等);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包括植树造林、保护绿地、保护野生动物等)。
◇学习健康知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识,它是不断调整自己行为的指南。在新知识与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健康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健康知识,抵制各种错误信息影响,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定期体检
可以每年做体格检查,这样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患,及早得到治疗。
◇科普宣传
普及公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提高个人素质及健康意识,尽可能做到个体层面上的零级预防,远离包括心血管疾患在内的各种疾病。
编辑/李宇杰liyujie@jtyy.com, 百拇医药(牛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