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7年第18期
编号:417191
初秋养生,防字当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26日 家庭医药 2017年第18期
秋老虎,支招,食物,防湿邪,防秋乏,防秋燥,防“秋老虎”,防急性病,防慢性病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杨春霞

    初秋养生,防字当先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杨春霞

    立秋的节气一过,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一丝丝凉意。然而,“秋老虎”可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夏秋交接时,表面好似天高气爽的天气,实则依然是高温不迭。经过气血顺畅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湿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夏秋交接是人体最为敏感的时期,人尤其容易产生倦怠、乏力、烦躁的感觉。那么,夏秋之交该怎样来养生?饮食及生活习惯,我们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立秋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这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来临。此时气候由热转凉,温差较大;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往往也是疾病高发的“多事之秋”。因此,夏秋之交,或者说刚刚进入秋季,养生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字:防。

    防湿邪

    初秋天气仍热,且雨水多,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若因热气不消仍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助湿邪,损伤脾阳。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埋下病根。

    【预防支招】

    (1)淡补 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例如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增强身体抵抗力。与肉类相比,一些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润燥化湿的功效。

    (2)按摩 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其中,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大养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祛湿养脾胃的好办法。

    (3)充足睡眠 由于天气炎热,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午睡可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让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

    (4)运动出汗 运动时身体微微出汗,还能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间相对凉爽时进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种球类、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宜。

    防秋乏

    初秋,机体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它是补偿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