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恶劣的医患关系有所改善,但伤医事件仍时有发生,部分地区“医托”和“职业医闹”也还在兴风作浪。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乱象的根源何在?有啥危害?如何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医多年,所见所闻甚多,在此我也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5因素残害医患关系
总结起来,有5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前的医患关系不正常。
1.科普不到位
不少发达国家将科普工作列为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医生也将科普工作视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所以民众多有医学常识。而我国医生晋升只看论文不看科普工作,老百姓缺乏医学常识,甚至看病都会走错门。
一次我到外地一家医院会诊,竟见医院门口摆了一具棺材,哀乐声震耳欲聋,十几个彪形大汉手持木棒,虎视眈眈,吓得医护人员门窗紧闭。问家属何故?一妇人说:“我丈夫得了狂犬病,医院给治死了,向医院索赔60万元,医院死活不给。”实际上,稍有常识者即知,狂犬病一旦发病是无药可治的,死亡率高达100%。
2.医患供需关系不对称
我国每年有近80亿人次患者涌进医院,而全国只有600万医生,医患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称。而我国基层医院水平又相对较低,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倾向选择大医院,使得大医院每天如赶集般拥挤不堪,通常医生3~5分钟就要看完一个患者,这必然导致医患之间沟通的缺失。有些患者看了半天病,却不知自己到底患了啥病,更别提配合治疗了。
3.过度治疗和盲目追新
英国多家报纸曾公布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消息,英国各医院对骨关节炎实施的手术,2/3是不必要的。而且不仅英国,美国和中国都一样。由于骨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性西药,只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不能阻止关节软骨退变,治标难治本,药物又多有毒副作用以及效益趋使等因素,导致过度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流行病。仅笔者每年接诊的各地建议手术和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经中药内外兼治疗法90%以上均可获治愈之效。也有患者盲目追新,殊不知每种手术和新技术都有潜在风险。
4.医生付出与回报失衡
医生属于高技术、高强度和高风险职业。尤其是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生的4年左右时间内,实行24小时住院制,即不分昼夜有患者随叫随到,遇急症甚至经常一台接一台手术上,这种工作强度是其他职业罕见的。可据麦肯锡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医生群体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医生有30%左右,年收入在5万~10万的医生有40%左右,年收入在10~20万的医生有20%左右,而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医生则只有10%左右。约有八成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薪资与劳动并不成正比,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而付出回报比和内在投入均与情绪、工作动力衰竭呈正相关。同时,这也致使少数医生在职业道德和养家糊口之间艰难地寻求平衡,从而出现拿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也会严重地影响医患关系。
5.媒体推波助澜
医务界确实存在消极腐败的现象,适度开展舆论监督非常必要。近年来,有些舆论监督报道的分寸把握得很好,有些却失之偏颇,主要表现为:夸大事实,丑化、妖魔化医务人员;关键细节失实;断章取义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本想报道个别医生“拿回扣、收红包”的现象,但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后,导致所有的医生都被贴上了“吃回扣、收红包”的标签,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去看医生带上录音笔,万一治疗出现问题,到时候与医生对簿公堂时也好有个证据。医生本是救死扶伤的天使,现在却被患者当成贼一样防着,造成这样的局面少不了媒体的催化作用。
为医患之间搭座桥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医生面临生存压力,丧失了科学冒险精神与勇气,不敢逾越雷池去救治患者;自我价值被低估,阻碍了医生对医学科学的深入探索和创新热忱。有些医生甚至离岗弃职,另谋出路,也不愿意子女报考医学专业。这一切必将使医学水平停滞不前,最终受害者无疑是广大患者。所以,我们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来温润医患关系。
1.推动医疗体制的根本变革,全面实行分级医疗转诊制,组建医院联合体,每个大医院下辖几个基层医院。大医院医生要轮流下基层医院坐诊。基层医院医生定期到大医院进修,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遇疑难病例酌情上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使医生真正成为自由职业者。鼓励资深医生开设个体诊所,以解决扎堆看病的顽疾。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吃回扣、收红包和骗医保等不正之风坚决说不!对医闹、伤医、害医等事件严惩不怠!
3.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大幅提高医疗技术的含金量,增加医生的阳光收入。
4.大力加强医学科普的力度和范围,将有无撰写科普文章并在报刊或杂志上发表,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医学常识。
5.从患者及家屬的角度来说,要相信医院、医生救死扶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执行医嘱,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定和公共秩序,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与医务人员共同致力于抵抗疾病、战胜病魔上。, 百拇医药(高家骏)
5因素残害医患关系
总结起来,有5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前的医患关系不正常。
1.科普不到位
不少发达国家将科普工作列为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医生也将科普工作视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所以民众多有医学常识。而我国医生晋升只看论文不看科普工作,老百姓缺乏医学常识,甚至看病都会走错门。
一次我到外地一家医院会诊,竟见医院门口摆了一具棺材,哀乐声震耳欲聋,十几个彪形大汉手持木棒,虎视眈眈,吓得医护人员门窗紧闭。问家属何故?一妇人说:“我丈夫得了狂犬病,医院给治死了,向医院索赔60万元,医院死活不给。”实际上,稍有常识者即知,狂犬病一旦发病是无药可治的,死亡率高达100%。
2.医患供需关系不对称
我国每年有近80亿人次患者涌进医院,而全国只有600万医生,医患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称。而我国基层医院水平又相对较低,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倾向选择大医院,使得大医院每天如赶集般拥挤不堪,通常医生3~5分钟就要看完一个患者,这必然导致医患之间沟通的缺失。有些患者看了半天病,却不知自己到底患了啥病,更别提配合治疗了。
3.过度治疗和盲目追新
英国多家报纸曾公布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消息,英国各医院对骨关节炎实施的手术,2/3是不必要的。而且不仅英国,美国和中国都一样。由于骨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性西药,只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不能阻止关节软骨退变,治标难治本,药物又多有毒副作用以及效益趋使等因素,导致过度治疗成为现代医学的流行病。仅笔者每年接诊的各地建议手术和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经中药内外兼治疗法90%以上均可获治愈之效。也有患者盲目追新,殊不知每种手术和新技术都有潜在风险。
4.医生付出与回报失衡
医生属于高技术、高强度和高风险职业。尤其是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生的4年左右时间内,实行24小时住院制,即不分昼夜有患者随叫随到,遇急症甚至经常一台接一台手术上,这种工作强度是其他职业罕见的。可据麦肯锡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医生群体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医生有30%左右,年收入在5万~10万的医生有40%左右,年收入在10~20万的医生有20%左右,而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医生则只有10%左右。约有八成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薪资与劳动并不成正比,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而付出回报比和内在投入均与情绪、工作动力衰竭呈正相关。同时,这也致使少数医生在职业道德和养家糊口之间艰难地寻求平衡,从而出现拿红包、吃回扣等不正之风,也会严重地影响医患关系。
5.媒体推波助澜
医务界确实存在消极腐败的现象,适度开展舆论监督非常必要。近年来,有些舆论监督报道的分寸把握得很好,有些却失之偏颇,主要表现为:夸大事实,丑化、妖魔化医务人员;关键细节失实;断章取义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以点概面。本想报道个别医生“拿回扣、收红包”的现象,但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后,导致所有的医生都被贴上了“吃回扣、收红包”的标签,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去看医生带上录音笔,万一治疗出现问题,到时候与医生对簿公堂时也好有个证据。医生本是救死扶伤的天使,现在却被患者当成贼一样防着,造成这样的局面少不了媒体的催化作用。
为医患之间搭座桥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医生面临生存压力,丧失了科学冒险精神与勇气,不敢逾越雷池去救治患者;自我价值被低估,阻碍了医生对医学科学的深入探索和创新热忱。有些医生甚至离岗弃职,另谋出路,也不愿意子女报考医学专业。这一切必将使医学水平停滞不前,最终受害者无疑是广大患者。所以,我们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来温润医患关系。
1.推动医疗体制的根本变革,全面实行分级医疗转诊制,组建医院联合体,每个大医院下辖几个基层医院。大医院医生要轮流下基层医院坐诊。基层医院医生定期到大医院进修,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遇疑难病例酌情上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使医生真正成为自由职业者。鼓励资深医生开设个体诊所,以解决扎堆看病的顽疾。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吃回扣、收红包和骗医保等不正之风坚决说不!对医闹、伤医、害医等事件严惩不怠!
3.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大幅提高医疗技术的含金量,增加医生的阳光收入。
4.大力加强医学科普的力度和范围,将有无撰写科普文章并在报刊或杂志上发表,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以提高广大民众的医学常识。
5.从患者及家屬的角度来说,要相信医院、医生救死扶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执行医嘱,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定和公共秩序,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与医务人员共同致力于抵抗疾病、战胜病魔上。, 百拇医药(高家骏)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 医疗改革 > 医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