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过敏性鼻炎的4大误区(1)
过敏性鼻炎的学名叫变应性鼻炎。医学上给它的定义是指易感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说起来有点拗口,通俗点说就是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不是急性的,是会反复发作的,而且这种炎症的产生和感染无关,既不是病毒感染,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因为过敏。
过敏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人的身体对正常的体外物质产生的不正常反应。这些正常的体外物质可能是吃了食物(比如海鲜),或者皮肤接触了东西(比如刺激性的洗护用品,烫发染发剂),或者通过呼吸吸入了东西(比如花粉、尘螨,春季的过敏性鼻炎主要和吸入的树木花粉相关)。
健康人的免疫系统对这些体外物质不会作出特殊反应,只有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比如婴幼儿)或者免疫系统失调(比如过敏体质的人),才会将这些常见的正常的体外物质看成是破坏身体功能的“异物”(即过敏原),进而启动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IgE),抗体会留在身体里,下次身体再接触到过敏原,抗体就会结合过敏原,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释放炎性物质导致身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子痒、鼻子堵等症状。
过敏反应本质上是一种病态的免疫反应,所以又被称作变态反應,这就好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医院看过敏性鼻炎时要挂变态反应科的号了。
治疗常见4误区
作为一名与过敏性鼻炎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资深患者,我也和普通患者一样,希望这世上有治愈它的偏方、秘方存在,但身为一名资深药师,我的专业经验和理性思维告诉我不能随便乱试偏方,像什么苍耳子熬香油抹鼻、牛奶煮香菇、艾灸等虽说没有确切疗效,也没有明显伤害,可以尝试。
但凡是我能看出明显不合理的药物,或者成分不明的药物,我都不会尝试。我知道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和我一样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判断力,我在临床中就经常遇到走了很多弯路的患者。下面这些常见的过敏性鼻炎治疗误区,您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追求根治
某日我去参加一个饭局,邻座朋友知道我在医院药房工作,就向我请教根治过敏性鼻炎的特效药,我刚开口说这种病不能根治,旁边一个朋友便热情地推荐一偏方,说是在微信里看到后就收藏了,逢人就推荐,很多人试了有效。我凑过去一看,下巴都快惊掉了——
永不再犯的治鼻炎偏方:维生素C3片,红霉素肠溶片2片,扑尔敏1片,地塞米松1片,甲硝唑1片。早晚各1次,连服3天。需要的转走,救人一鼻啊!
这不知是哪个大夫开出的药方,估计是把他平时常用的药都罗列上了,“三素一汤”大包围式的滥用药,就差输液了!
这药方中的红霉素和甲硝唑属于抗生素,过敏性鼻炎属于非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它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耐药;地塞米松属于激素,滥用口服激素危害更大。
过敏性鼻炎属于慢性炎症,用激素治疗有效,但仅限于鼻腔局部使用的喷鼻激素,剂量比口服的剂量小得多,常规不会推荐使用口服或者注射这样全身给药的方式治疗过敏性鼻炎。
扑尔敏虽是抗过敏药,但由于吃完犯困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常规也不推荐服用,尤其是儿童不推荐使用这类中枢系统副作用大的药。
好在这张药方列出了成分,我能帮朋友识别出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果是那些不标示成分的所谓“祖传秘方”类三无产品,我也就爱莫能助了。
误区二: 拒绝激素
某日,我的药物咨询门诊来了一个5岁的过敏性鼻炎小男孩,确诊两年,期间去过首都儿研所、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也看过中医,但症状控制得不好,妈妈带来一塑料袋的药向我咨询该怎么用,我逐一查看这些药,没有最管用的鼻喷激素,我就问妈妈:“是不是每次就医,你都会告诉医生不要开激素?”她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你看,你去的都是正规大医院,他们不把最管用的药开给你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你先说了不要。”
这样的家长不是个案,谈激素色变的现象很普遍,有些人宁愿相信虚假宣传的所谓不含激素的“祖传秘方”,都不愿正规使用鼻喷激素,岂不知很多“秘方”偷偷摸摸加了激素,剂量不可控,危害更大。
家长们应该知道,鼻喷激素不只是我们国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在国外也是首选的一线药物。这类药的常见副作用轻微,主要局限在口鼻周围,比如鼻出血、鼻干、嗅觉异常等,停药后会恢复正常。家长们担心的长胖、影响生长发育等全身副作用并不常见。人们以讹传讹说的药物性鼻炎的副作用也和鼻腔局部喷雾使用的激素无关,而是与下面误区里提到的一类药物有关。
误区三:滥用减充血剂
出于对国内药品质量的不信任,最近几年海淘药品火起来了,家长们乐此不疲地海淘着国外的药品,殊不知这其中也有风险。
比如最近就有朋友向我咨询,她给孩子用一款日本淘回来的号称新药的滴鼻剂,怎么越滴鼻塞越严重。我一看有效成分是萘甲唑啉,赶紧告诉她不能长期用。
萘甲唑啉就是我们熟知的老药鼻眼净/滴鼻净的有效成分,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缓解鼻塞,我们称这类成分为“减充血剂”。
该药短期使用效果立竿见影,但连续使用超过7天就可能使症状反弹,还存在发生药物性鼻炎的风险,导致鼻腔干燥、鼻黏膜萎缩等永久伤害。
同类的药物成分还有羟甲唑啉和赛洛唑啉,都只适用于短期偶尔使用,不能长期使用。
一些患者因担心西药副作用大,而倾向购买市场上打着“中药”旗号的滴鼻剂,但这类药物里面就可能含有麻黄碱,长期使用同样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导致血管失去弹性而萎缩。
误区四:置之不理,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鼻及鼻窦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炎 >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