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65408
8次介入溶栓避免“换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家庭医药》 2019年第8期
     22岁的女军人钟宇玢(化名),出生在安徽铜陵市,患上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需要每10年更换一次人工股骨头。所幸,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没有“大刀阔斧”动手术,而是应用介入新技术治疗,最终让她捡回一条腿。5月27日,“被判骨刑”的小钟,已可自由行走,摆脱疼痛困扰,经历了悲喜两重天。

    “一刀切”得不偿失

    小钟是作为大学生入伍的。参军后不久,她出现左下肢疼痛,刚开始在驻地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随后半月里,小钟疼痛加重,且行走困难,无奈到第九〇〇医院进行详细影像检查,发现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供血差,伴左髋关节少量积液,需要拄拐行走。通过深入检查发现,小钟需要换股骨头,且以后每10年左右还要更换一次材质,风险大,副作用多,让小钟惊恐不已。

    “一刀切”往往得不偿失,提高患者生存“舒适度”才是治疗目的。第九〇〇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介入团队,为患者全方位评估治疗方案,最终选择较为新颖的介入治疗,既能扭转内科药物对改变组织结构无能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术对机体“大刀阔斧”的伤害。即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通过在血管、皮肤上建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借助影像设备的引导,对病灶局部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

    随即,该院专家连续8次为小钟进行“左股动脉DSA+导管溶栓术”,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头端超选择至左侧旋股内动脉,注入罂粟碱、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术中发现右侧股骨头I期缺血性坏死,左侧股骨头Ⅲ期缺血性坏死,予以导管溶栓治疗,将药物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中。介入术后,继续予以静脉溶栓处理,并經改善循环、补液、补钙、促进钙质吸收等治疗。日前,小钟复查时,影像学资料提示其左侧缺血和炎症明显好转,股骨头塌陷部分也明显好转,相当于一次“植骨”。

    图:解放军第九〇〇医院运用介入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药物“直通”进入血管

    股骨头坏死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以来,该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有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约有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股骨头坏死多因激素、酗酒和外伤引起,表现为股骨头炎症、水肿、渗出及缺血和坏死。

    “介入技术采取将药物直接注入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溶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股骨头的血运。”该院影像中心陈自谦主任医师透露说,该方法能较长时间维持局部药物高浓度,使病变血管变得通畅、应急血管开放,使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疼痛缓解,症状改善。这类患者在手术后应该服用常规药物一个月,拄拐站立或步行,有利于修复股骨头的骨质形成新骨。

    陈自谦主任医师介绍说,他们是国内较早开展介入技术的单位之一。于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等介入手术近30项,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体部肿瘤的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诊疗新技术数10余项,迄今诊疗患者近4万余例次。目前学科设有专门的介入病区,开设了介入普通和专家门诊,学科综合水平和实力大大提高。, 百拇医药(吴志 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