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心脏起搏器:小巧的人体“备用马达”
囊袋,起死回生的“备用马达”,4类人需要“备用马达”,科技让“备用马达”更小巧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 曾春雨/副主任医师 邹 雪近日,重庆一位77岁的女性患者因“晕厥”入院,被确诊为“窦性停搏、快慢综合征”,最长心跳骤停超过4秒,安装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长期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状况极差,体重仅38千克,是一位高出血合并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如果采用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抗凝药物的使用会导致术中不易止血,且术后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远期也存在起搏器感染、导线老化、血管栓塞等潜在并发症;同时患者皮下脂肪薄,极易发生囊袋破溃、伤口愈合难等风险。鉴于此,我们与家属沟通后,决定置入无导线起搏器——胶囊型心脏起搏器。最终只耗时3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患者6小时后即下床活动,次日出院。
从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几十年来,我国心律失常治疗方式走过了从传统起搏器到核磁兼容起搏器,再到蓝牙功能起搏器等不同阶段。如今全球体积最小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也在我国投入临床应用,它是以微创方式“进驻”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的,无导线、无囊袋,极大程度减轻了起搏器植入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创伤。
起死回生的“备用马达”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