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20年第22期
编号:420867
“白细美”的粮食背后,是不必要的损耗和营养流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3日 家庭医药 2020年第22期
小麦粉,口感,过度,过度加工造成的粮食损失最高可达15%,片面追求精细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依靠科学手段减少损失兼顾营养口感
     ⊙马爱平

    如今精细加工的粮食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但看起来“白细美”的粮食背后,存在过度加工带来的粮食损耗问题。此前有报道称,原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显示,因过度加工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那么,为什么现在一些企业要对粮食进行过度加工?粮食到底应该加工到什么程度才既能满足口感,又能保证营养,还能减少损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过度加工造成的粮食损失最高可达15%

    “所谓过度加工,是指为了过度追求加工精度而采取的原料消耗高、产品出率低的粮食加工方式。”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河北水热资源限制区小麦—玉米产后减损、技术扩散与综合评价课题负责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陶佩君说。

    “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损失大概在3%~10%,高的可能达到15%左右。量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加工过程中,将影响粮食外观、口感或加工特性的表皮、糊粉层通过碾削、抛光等工艺去除,导致得到的可供食用的粮食重量减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再贵说。

    以小麦为例,“现代小麦制粉工艺一般采用等级粉生产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