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不是病,不除百病起
有些人会在中医院或者养生馆测体质,一些人很容易被判定为“湿重”,这一类人多数都是痰湿体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邓聪表示,生活中有的人喝水都能发胖,其实主要跟痰湿体质有关,虽然不是疾病,但是长期不做调理容易致病。
此“痰”非彼“痰”
说起痰湿体质,很多人会根据表面意思理解,觉得是不是喉咙里的痰多了,化一下痰就好了,其实不然。邓聪解释,狭义的痰确实就是从呼吸道排出的痰。但是从广义上来说,痰是指水液因代谢过程不通畅而产生的废物,随气血的运行而流窜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许多疾病,所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的说法。
“痰湿体质在中医九大体质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痰湿体质的痰指的就是广义的痰,当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停留在腹部,则见将军肚、向心性肥胖;停于肺,则胸闷、痰多;痰湿困脾,阻滞气机,则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等。”邓聪说。
四大生活习惯易致痰湿
哪些人容易成为痰湿体质?邓聪表示,痰湿体质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形成。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人更容易成为痰湿体质。
饮食不节 过食肥厚,长期口味偏咸,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其次是过食生冷、冰冻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胃,使其运化功能失常,聚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
气候潮湿 长期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的人,影响胆气的疏泄,进而影响到肝,由肝影响到脾,恶性循环。
运动、饮食、中药三方面进行调理
邓聪建议,痰湿体质的人调理身体的方法主要包括运动、饮食、中药三方面。
运动方面 痰湿质的人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以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比如散步、慢跑、羽毛球、游泳等。运动时间宜在下午两点到四点阳气极盛的时间段,此时环境温暖宜人。但痰湿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節奏,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障安全。另外,穿衣要透气,经常晒太阳。不过,在湿冷的天气里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淋雨受寒。
饮食方面 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就是要多吃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油腻、寒冷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萝卜、洋葱、冬瓜、紫菜、马蹄、鲫鱼等。
中药调理 药食调理以健脾利湿、化痰泻浊为原则,代表方有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芡实、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等。另外,使用中药调理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痰湿体质兼夹症状的不同随症加减,如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兼阴虚者可加石斛、花粉等养阴药;兼血淤者可加活血化淤药,如桃仁、红花等。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 百拇医药(郭静)
此“痰”非彼“痰”
说起痰湿体质,很多人会根据表面意思理解,觉得是不是喉咙里的痰多了,化一下痰就好了,其实不然。邓聪解释,狭义的痰确实就是从呼吸道排出的痰。但是从广义上来说,痰是指水液因代谢过程不通畅而产生的废物,随气血的运行而流窜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许多疾病,所以有“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的说法。
“痰湿体质在中医九大体质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痰湿体质的痰指的就是广义的痰,当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停留在腹部,则见将军肚、向心性肥胖;停于肺,则胸闷、痰多;痰湿困脾,阻滞气机,则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等。”邓聪说。
四大生活习惯易致痰湿
哪些人容易成为痰湿体质?邓聪表示,痰湿体质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形成。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人更容易成为痰湿体质。
饮食不节 过食肥厚,长期口味偏咸,经常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其次是过食生冷、冰冻寒凉的食物,容易伤脾胃,使其运化功能失常,聚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
气候潮湿 长期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长期熬夜 长期熬夜的人,影响胆气的疏泄,进而影响到肝,由肝影响到脾,恶性循环。
运动、饮食、中药三方面进行调理
邓聪建议,痰湿体质的人调理身体的方法主要包括运动、饮食、中药三方面。
运动方面 痰湿质的人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以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比如散步、慢跑、羽毛球、游泳等。运动时间宜在下午两点到四点阳气极盛的时间段,此时环境温暖宜人。但痰湿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節奏,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障安全。另外,穿衣要透气,经常晒太阳。不过,在湿冷的天气里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淋雨受寒。
饮食方面 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就是要多吃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油腻、寒冷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萝卜、洋葱、冬瓜、紫菜、马蹄、鲫鱼等。
中药调理 药食调理以健脾利湿、化痰泻浊为原则,代表方有二陈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芡实、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等。另外,使用中药调理不可一成不变,要根据痰湿体质兼夹症状的不同随症加减,如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兼阴虚者可加石斛、花粉等养阴药;兼血淤者可加活血化淤药,如桃仁、红花等。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 百拇医药(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