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4年第9期
编号:12846546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今日健康》 2014年第9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对心理护理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在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冠心病 心理状态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212-01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会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1],而且会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为了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本次研究的标准,排除精神和意识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癌症等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心理护理干预组:男18例,女7例,年龄46-76岁,平均病程(4.7 1.9)年;常规组:男19例,女6例,年龄44-48岁,平均病程(4.6 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似或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嘱咐患者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吸氧等。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需要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方法为:(1)心理社会因素评估。患者入院后,由指定护士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评估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个人实际制定适合各个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2)家庭及社会支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3)心理护理。在做好疾病有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与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及鼓励,并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增强适应能力[2];(4)放松疗法。每天早晚做匀、深、细的呼吸,每次10min,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定时欣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率情况,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收缩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心绞痛发生例数;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收缩压、心绞痛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在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方面,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可能和疾病所致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社会支持程度、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及担心病情恶化、复发等有关[3]。此外,负性情绪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发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导致恶性事件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不仅要重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状况,当发现病人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时,应及时予以必要的心理干预及疏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且心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常规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这表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除了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之外,还需要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心理、生理和社会状态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2)做好心理沟通,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接受治疗和护理,以取得最佳的疗效;(3)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总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尊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4期.

    [2]卢玉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24期.

    [3]胡文亚.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年03期., http://www.100md.com(周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