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摘 要】 目的 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测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健康人员的E峰、A峰及E/A指标作为参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故该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酶Q10 冠心病早期 心功能 影响
本研究就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测指标。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6-56岁,平均年龄为(51.32±10.13)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6-55岁,平均年龄为(50.62±10.08)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药物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良好的比较与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指导患者口服20mg/次的阿托伐他汀,1日1次,服用时间为晚上[1],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以保证在患者出现不适及不良反应情况时,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临床治疗,指导患者口服辅酶Q1030mg/次,每日服用3次即可,阿托伐他汀使用方法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验,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E峰、A峰及E/A,以健康人员的的E峰、A峰及E/A值进行参照,来判断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健康人员的E峰、A峰及E/A值分别为(81.50±10.21)cm/s、(67.31±11.22)cm/s、(1.30±0.81)[2]。
1.4 数据处理
对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和对照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前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健康人员的E峰、A峰及E/A指标作为参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现象的增多,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冠心病通常伴随着心功能减退,且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和辅酶Q10。
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对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护心功能,但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抑制辅酶Q10的生成,而辅酶Q10 是线粒体能量和维持患者心肌功能的重要物质,是心功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物质,故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可以有效减少心肌负担和加快心肌能量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阿托伐他汀和辅酶Q10联合使用自临床应用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涛,李论,郭张强等.阿托伐他汀、辅酶 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J].山东医药,2014,(39):55-57.
[2] 杨茜岚,冯美江,何慧薇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4,(15):2199-2201,2202., 百拇医药(王再强)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酶Q10 冠心病早期 心功能 影响
本研究就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动图检测指标。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6-56岁,平均年龄为(51.32±10.13)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6-55岁,平均年龄为(50.62±10.08)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药物禁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良好的比较与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指导患者口服20mg/次的阿托伐他汀,1日1次,服用时间为晚上[1],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以保证在患者出现不适及不良反应情况时,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进行临床治疗,指导患者口服辅酶Q1030mg/次,每日服用3次即可,阿托伐他汀使用方法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验,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E峰、A峰及E/A,以健康人员的的E峰、A峰及E/A值进行参照,来判断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健康人员的E峰、A峰及E/A值分别为(81.50±10.21)cm/s、(67.31±11.22)cm/s、(1.30±0.81)[2]。
1.4 数据处理
对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0.05的前提下,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和对照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前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健康人员的E峰、A峰及E/A指标作为参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E峰、A峰及E/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现象的增多,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冠心病通常伴随着心功能减退,且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和辅酶Q10。
阿托伐他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胆固醇对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护心功能,但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抑制辅酶Q10的生成,而辅酶Q10 是线粒体能量和维持患者心肌功能的重要物质,是心功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物质,故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可以有效减少心肌负担和加快心肌能量代谢,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阿托伐他汀和辅酶Q10联合使用自临床应用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价值,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刘涛,李论,郭张强等.阿托伐他汀、辅酶 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J].山东医药,2014,(39):55-57.
[2] 杨茜岚,冯美江,何慧薇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4,(15):2199-2201,2202., 百拇医药(王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