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5年第5期
编号:12843908
中风后失语行针灸治疗时的选穴规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今日健康》 2015年第5期
     【摘 要】 目的:统计分析中风后失语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报告文献,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合理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近10年中风后失语的针灸疗法临床文献进行收集,分析选穴种类、归经以及使用频次。结果: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文献共40篇,共用穴位88个,总频次为429次,十四经穴为64个,总频次为304次,所占比例71%;经外奇穴使用127次,占29%。所有经穴中出现频率大于20%的有18个,阳经穴为6个,阴经穴为6个,经外奇穴为5个。结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针灸取穴宜在头颈部和(或)舌咽部穴位辨证取穴治疗。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中风 失语

    失语症是指由于脑损害而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表现为对各种语言符号(如语音、文字、手语)的表达或理解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患者无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意识清楚,无视觉听觉缺损,无口、舌、咽喉等发音器官缺损或肌肉瘫痪,无共济失调。患者在以上所述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信息表述,不能表达自己观点,对病前能够读写的字句也失去了理解能力。一般根据病变部位和失语临床特点对言语表达和理解障碍进行分类。脑卒中发病后约有70%出现言语障碍。对中风后失语患者进行康复医疗成为目前医学科学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医针灸治疗因其素来疗效显著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为进一步提高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查阅整理了近10年关于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的文献,总结医家针对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的选穴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用于本文研究的文献资料来源于2000年至2010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跨库检索互相补充。

    1.2 纳入标准

    第一疾病诊断为中风;所致疾病为中风后失语;治疗方法是以针灸治疗为主;符合以上标准并正式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的中文文献;一次文献。

    1.3 排除标准

    中风病所致的其他后遗症的文献;病例数小于20的研究文献;采用中药方、外用贴剂、食疗方、特种针法等,而未用针灸治疗的研究文献;综述类或评述类文献;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报道文献。

    1.4 检索方法

    选用主题词一般为“针灸”、“中风后失语”、“卒中后失语”等进行检索;在全文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献可通过CBMdisk手检查询文献;将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按照作者、题名、选用腧穴、出处、施术方法进行逐项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数据统计方法主要为排序、频数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资料汇总统计分析

    2.1 一般资料的统计

    本次研究共检索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文献共40篇,共用穴位89个,总频次为429次,十四经穴为64个,总频次为304次,所占比例71%;经外奇穴使用127次,占29%。所有经穴中出现频率大于20%的有18个,阳经穴为6个,阴经穴为6个,经外奇穴为5个。从结果来看,处方用穴主体是十四经穴外加经外奇穴,详见表1。

    2.2 经穴的使用频次分析

    在中风后失语的治疗中,处方中共出现88个经穴,使用频次平均为49次,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9次的有17个,出现5~8次的有6个,出现1~4次的有66个。出现9次以上的17个穴位占经穴总数仅为19%,使用频次却高达262次,为全部经穴针灸频次的60%,并且这17个穴位每一个的使用频率均高于20%,可视为中风后失语症的针灸治疗重要经穴,现将穴位名称列举如下:内关、风池、合谷、三阴交、太冲、百会、丰隆、太溪、言语一区、玉液、金津、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足三里、哑门、通里、廉泉。

    2.3 具体局部用穴分析

    以使用频率大于20%为标准,头部穴位有百会、言语一区、二区、三区,使用频次共60次,占使用频次总数的15%,舌咽部穴位有玉液、金津、廉泉,使用频次共64次,占使用频次总数的14%。可见头部和舌咽部的病变部局部选穴和邻近选穴原则是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处方用穴主要的选穴原则。

    2.4 配穴原则

    分析17个主要经穴的配穴,廉泉配哑门和通里的有9篇次,廉泉配金津和玉液的有7篇次,言语一区、二区、三区配通里的有7篇,廉泉配百会的有6篇。因此,按部配穴是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的主要配穴原则。

    3 选穴规律与机理探讨

    中医将中风后失语划入“舌强”、 “不语”、““舌喑”、暴喑”、 “喑痱”、“语涩”、 “ 风喑” 、“风懿”等范畴,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不足为本虚,肝风、淤血、痰浊等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而神不导气”为标实。其发病部位多见于脑、舌咽,但其发病则与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均有关。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是调节“皮质-丘脑-皮质”的神经通路,使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长期刺激最终达到平衡,使因中风而损伤的主管语言功能的神经环路得到重建;并且使脑血管侧枝循环迅速建立,损伤部位的血流量增加,脑部供血状况得到改善;激活功能低下的语言中枢神经细胞促进及加强神经中枢的代偿功能。

    4 讨论

    本研究对近10年中风后失语症的针灸治疗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医家选穴组方有较强规律可循,头针舌针是中风后吞咽困难治疗的常用方法[1]。心气通于舌,舌为心之苗,诸经与舌有密切关系,手少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阳手太阳诸经之脉之正之别均系于舌。十二经脉外奇经八脉除带脉均循于舌旁。头针是古代针灸理论和现代神经科学有机结合的疗法,疗效显著、取穴方便、针刺少痛,针刺头针言语一区、二区、三区可促进语言区血液循环,重建侧枝循环,达到改善脑缺血缺氧的作用。

    结语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基础研究领域缺乏清晰的随机对照实验,受试因素和被控因素不严格,存在样本量偏小,选穴组方不规范,无统一疗效评定标准,可重复性差、缺乏远期随访疗效观察等问题。因此规范临床选穴配方、制定统一疗效评定标准、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成为日后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主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安亮,李雪萍,周俊.头、舌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12):75-76., http://www.100md.com(陈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