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1],是受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也称为“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从而制定病人的卫生保健计划[2]。在过去的几十年,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同时,有关临床实践和健康服务的护理研究论文也显著增多,大部分的护士掌握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循证护理的发展。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步兴起,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将循证护理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护理实践,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循证护理作为2l世纪护理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正在逐步被我国护理界同仁所认可和接受,在不久的将来,循证护理也会在临床护理的各个实践领域广泛开展起来。因此,为了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循证护理的观念和方法势在必行。
1 循证护理的产生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EBM)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并发表了代表作《如何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同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Cochrane中心。1993年正式成立Cochrane协作网。该协作网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学术组织,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和更新循证护理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包括13个国家、15个中心。
2 循证护理的方法
循证护理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根据循证护理思想,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应将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病人的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缺一不可。
实践循证护理需要科学可靠的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是重要工具和核心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可分为一般系统评价和Cochrane系统评价,通过清楚阐明标题和目的,运用全面的检索策略,对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明确合理的纳入或排除,使用Meta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分为5级,证据级别依次降低。限于篇幅,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3 循证护理的意义
促进学科发展。护理学的许多手段目前仍停留在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而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护理管理亦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要求。因此,注重以实证为依据的循证护理,通过系统进行理论、信息、方法、科研、教育等的学习和整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法论,使临床护理发展科学化。
改变护患关系。传统护理学中,医护人员是绝对主宰,病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治疗。而EBN则建立起循证医疗临床路径,推动医、护、患密切合作的诊治联盟,为病人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求以病人的主观意愿和感受作为重要的直接证据,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和友善。
4 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于1977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立。1996年起,李幼平教授开始创办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把EBN的思想传入我国[3]。在卫生部领导下,1997年3月成立了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的第14个也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址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华西医院。2004年11月,“复旦大学Joanna Briggs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挂牌,成为我国又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这些循证护理研究中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循证护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的循证护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循证护理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推进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转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护理工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最终将护理研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李杰. 循证护理的发展. 护理研究, 2007, 21(54); 1221-1223.
[2]Royle J. Promoting research utilization in nursing: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 Evid Based Nurs, 1998,1(1):71-72.
[3]李幼平, 刘鸣. 循证医学—21世纪临床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7):517-520. (李承菊)
1 循证护理的产生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EBM)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1992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David 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并发表了代表作《如何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同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Cochrane中心。1993年正式成立Cochrane协作网。该协作网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学术组织,旨在通过制作、保存和更新循证护理研究中的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制定遵循证据的决策。目前Cochrane协作网已包括13个国家、15个中心。
2 循证护理的方法
循证护理可简单理解为“遵循证据的护理”。根据循证护理思想,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应将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病人的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缺一不可。
实践循证护理需要科学可靠的证据。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是重要工具和核心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可分为一般系统评价和Cochrane系统评价,通过清楚阐明标题和目的,运用全面的检索策略,对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明确合理的纳入或排除,使用Meta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分为5级,证据级别依次降低。限于篇幅,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3 循证护理的意义
促进学科发展。护理学的许多手段目前仍停留在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错误。而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护理管理亦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要求。因此,注重以实证为依据的循证护理,通过系统进行理论、信息、方法、科研、教育等的学习和整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法论,使临床护理发展科学化。
改变护患关系。传统护理学中,医护人员是绝对主宰,病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治疗。而EBN则建立起循证医疗临床路径,推动医、护、患密切合作的诊治联盟,为病人提供最新、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求以病人的主观意愿和感受作为重要的直接证据,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和友善。
4 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第一个循证护理中心于1977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立。1996年起,李幼平教授开始创办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把EBN的思想传入我国[3]。在卫生部领导下,1997年3月成立了国际循证医学协作网的第14个也是亚洲唯一的循证医学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址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华西医院。2004年11月,“复旦大学Joanna Briggs循证护理合作中心”挂牌,成为我国又一个循证护理中心。这些循证护理研究中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循证护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的循证护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普及,循证护理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推进经验护理向科学化护理转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护理工作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最终将护理研究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李杰. 循证护理的发展. 护理研究, 2007, 21(54); 1221-1223.
[2]Royle J. Promoting research utilization in nursing: the role of the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 Evid Based Nurs, 1998,1(1):71-72.
[3]李幼平, 刘鸣. 循证医学—21世纪临床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16(7):517-520. (李承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