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为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经检查后,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无典型心电图变化者10例(占20%),有典型心电图变化者40例(占80%)。结论:心电图辅助诊断心肌梗死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优良等特点。临床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肌酶学改变综合进行判断,从而为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作出科学依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危险重症之一,患者死亡率很高。心电图(ECG)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诊断方法,同时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站在心电图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多数患者的心电图具有典型图形改变,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但是少数患者因梗死的范围较小,病情较轻欠缺典型图形改变,容易存在漏诊及误诊等现象。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别是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是增强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水平存在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共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检查诊断,都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症状,心电图的演变,因此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86.9)岁。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经过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去平卧位与半卧位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析变化。患者如出现以下症状改变(1)Q波宽且深。(2)T波倒置。(3)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和T波连接成单相曲线。(4)无Q波患者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V,有对称性T波倒置与aVR导联ST段抬高。另外,动态心电图改变:(1)超超急性期,存在高大不对称的T波出现。(2)数小时后,ST段抬高,并与渐渐下降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有病理学Q波和QS波出现,R波降低。(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缓慢回复至基线水平,T波渐渐由低直、双向以及平坦转换为倒置。(4)数周至数月后,T波变得十分尖锐倒置,之后渐渐回复至正常和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低平改变及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尖锐倒置1。
1.3 诊断标准
主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以及分析症状其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我们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心肌梗死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检验。如果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反之差异不显著。
2 结果
经患者检查后,在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40例,占(80%),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10例,占(20%)。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如若要加右室加正后壁与12导联心电图加正后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准确率更精准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以往发病十分突然,主要症状为持久性的心前区疼痛、急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情况下休克导致死亡,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体征为心脏体征心界扩大、血压下降以及心变加快。其疾病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需氧需血量猛增与心排血量骤降。同时,心电图有三种检查措施,第一,一维。采用直线的传统心电图(ECG),第二,二维。采用平面的传统心向量图(VCG)。第三,三维。临床上使用立体的立体心电图(3D-ECG)。心电图对于诊断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有必要的,同时也存在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造成不容易发现突发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的缺点,所以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后,可以提高对心肌缺血的检查情况,更容易检查出心肌缺血,减少误诊率。而且在热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旱期的心电图特点后,对其临床应用很重要,可以提高各个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旱期诊断率,早期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更早的治疗,更快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是根据患者心肌梗死的症状为体征,心电图变化与血清变化指标等因素。心电图检查能有效诊断病情,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有患者均已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确诊。典型的机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现实为缺血与梗死症状,其包括:ST段改变,高尖T波和T波倒置,QRS波改变等。ST段改变通常ST段抬高0.2mv以上,其余导联0.1MV以上,V7~V9抬高0.05mV以上,R抬高0.05mV以上,ST段压低0.05mV以上,其他导联0.1mV以上。QRS波的改变提示梗死区域改变及严重缺血的发生,通常于发病后8~12h出现,少数患者甚至发病72h才能出现病例性Q波。高尖T波提示急性缺血或梗死的超早期表现,心肌坏死后,抬高的ST段导联逐渐出现T波倒置,持续几天甚至终生不变。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梗死部位不典型,常规12导联可能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明显,需做12导联心电图确诊。或因梗死区面积小,有心电静止区,未形成病理性Q波,未出现T波高尖,ST段下移,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应间隔2h后再行心电图检查,同时辅助检查心肌酶谱,方可确诊。
总而言之,心电图作为一项AMI常规无创新检查,操作十分简单、重复性较好等优点,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变化进行综合判断,为AMI的早期诊疗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宋辉.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57):58.
[2]郭风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6(90):91.
[3]张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21):215.
[4]姜炜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4(69):70., http://www.100md.com(梁小凤)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危险重症之一,患者死亡率很高。心电图(ECG)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诊断方法,同时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站在心电图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多数患者的心电图具有典型图形改变,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但是少数患者因梗死的范围较小,病情较轻欠缺典型图形改变,容易存在漏诊及误诊等现象。研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别是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是增强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水平存在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共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检查诊断,都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症状,心电图的演变,因此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86.9)岁。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经过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去平卧位与半卧位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析变化。患者如出现以下症状改变(1)Q波宽且深。(2)T波倒置。(3)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和T波连接成单相曲线。(4)无Q波患者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V,有对称性T波倒置与aVR导联ST段抬高。另外,动态心电图改变:(1)超超急性期,存在高大不对称的T波出现。(2)数小时后,ST段抬高,并与渐渐下降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有病理学Q波和QS波出现,R波降低。(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缓慢回复至基线水平,T波渐渐由低直、双向以及平坦转换为倒置。(4)数周至数月后,T波变得十分尖锐倒置,之后渐渐回复至正常和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低平改变及遗留程度不同的T波尖锐倒置1。
1.3 诊断标准
主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以及分析症状其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我们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心肌梗死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检验。如果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反之差异不显著。
2 结果
经患者检查后,在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40例,占(80%),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不具有典型心电图变化10例,占(20%)。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如若要加右室加正后壁与12导联心电图加正后壁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查准确率更精准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以往发病十分突然,主要症状为持久性的心前区疼痛、急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情况下休克导致死亡,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体征为心脏体征心界扩大、血压下降以及心变加快。其疾病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需氧需血量猛增与心排血量骤降。同时,心电图有三种检查措施,第一,一维。采用直线的传统心电图(ECG),第二,二维。采用平面的传统心向量图(VCG)。第三,三维。临床上使用立体的立体心电图(3D-ECG)。心电图对于诊断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有必要的,同时也存在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弥补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造成不容易发现突发的、短暂的心肌缺血的缺点,所以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后,可以提高对心肌缺血的检查情况,更容易检查出心肌缺血,减少误诊率。而且在热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旱期的心电图特点后,对其临床应用很重要,可以提高各个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旱期诊断率,早期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更早的治疗,更快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是根据患者心肌梗死的症状为体征,心电图变化与血清变化指标等因素。心电图检查能有效诊断病情,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有患者均已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确诊。典型的机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现实为缺血与梗死症状,其包括:ST段改变,高尖T波和T波倒置,QRS波改变等。ST段改变通常ST段抬高0.2mv以上,其余导联0.1MV以上,V7~V9抬高0.05mV以上,R抬高0.05mV以上,ST段压低0.05mV以上,其他导联0.1mV以上。QRS波的改变提示梗死区域改变及严重缺血的发生,通常于发病后8~12h出现,少数患者甚至发病72h才能出现病例性Q波。高尖T波提示急性缺血或梗死的超早期表现,心肌坏死后,抬高的ST段导联逐渐出现T波倒置,持续几天甚至终生不变。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梗死部位不典型,常规12导联可能无法显示或显示不明显,需做12导联心电图确诊。或因梗死区面积小,有心电静止区,未形成病理性Q波,未出现T波高尖,ST段下移,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应间隔2h后再行心电图检查,同时辅助检查心肌酶谱,方可确诊。
总而言之,心电图作为一项AMI常规无创新检查,操作十分简单、重复性较好等优点,在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变化进行综合判断,为AMI的早期诊疗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宋辉.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57):58.
[2]郭风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06(90):91.
[3]张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21):215.
[4]姜炜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4(69):70., http://www.100md.com(梁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