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5年第8期
编号:12842648
体外循环手术中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预防微粒污染30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日 《今日健康》 2015年第8期
     【摘 要】 目的 评价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预防手术中氧气微粒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研究,分为滤过前组和滤过后组,分别对氧气中微粒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滤过前组和滤过后组氧气中的微粒数存在显著差异, 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滤除手术中氧气微粒的效果为95 %以上。结论 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可滤除手术中氧气95%的微粒,可明显减少因氧气中微粒造成的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 微粒污染

    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以下简称:气体过滤器)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滤除手术中氧气微粒的装置。氧气中的微粒对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的危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的关注。气体过滤器滤除氧气中的微粒,效果显著。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心脏直视手术中,由于患者的血液需引流在体外,经膜式氧合器与气源连接,完成气血交换后泵入人体,维持血液循环。如氧气中小于200μm的微粒有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可能会造成微血管阻塞、溶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保证用于气血交换的氧气的洁净性非常重要。

    多年来,气体过滤器一直是滤除氧气中微粒的良好装置,成为减少体外循环中因氧气中微粒引起的并发症的保护装置。笔者在工作中分别对2013年1月~4月(4例)、2013年5月~8月(8例)、2013年9月~2014年5月(12例)、2014年5月~2014年8月(6例)病例,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分别检测了在滤过前和滤过后氧气中存在的直径大于0.5μm的微粒数,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45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例,ASD合并VSD 4例。

    1.2 检测方法

    应用科威膜式氧合器及科威一次性使用气体过滤器,体外循环流转时间为60~100min,体外循环机采用中心供氧系统,打开体外循环机上氧气流量计(1.5~2.5L/min),全组病例于体外循环开始后任意时间分别于气体过滤器的进气口端和膜式氧合器氧气入口端氧气管内采样做微粒数目检测。氧气导管为接监测接头的一次性无菌导管。将一尘埃粒子计数器与气体过滤器的进气口端的接监测接头口连接,在氧流量为1.8L/min下,测定1min内采集的氧气中直径大于0.5μm的粒子数,连续读取5个数据。另在膜式氧合器氧气入口端(气体过滤器后)氧气导管的接监测接头口连接另一尘埃粒子计数器读取同时段1min内经过氧气过滤器的氧气中直径大于0.5μm的粒子数,亦连续读取5个数据。(连接方法见下图) 将5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掉,取其余三个值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滤除率(%)=(1-N1/N0)100%

    连接示意图

    1.3 结果

    气体过滤器进气口端流入的氧气经检测存在较多的直径大于0.5μm的粒子,而同时段膜式氧合器氧气入口端导管(气体过滤器后)内检测流入的氧气中几乎不存在微粒。见附表。

    附表 体外循环30例气体过滤器前后氧气中微粒污染情况

    注:13年1~4月(4例)、13年5~8月(8例)、13年9~14年5月(12例)、14年5~14年8月(6例)

    2 讨论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时,血液在体外循环机的管道内流动,易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或形成微小栓子导致微血管堵塞,这种微小栓子造成的并发症往往表现为亚临床或者一过性障碍症状,但有时也可导致明确的永久性的损害。因此必须致力于预防或尽最大可能滤除微栓,以使体外循环成为接近生理性和无创伤性的操作。体外循环时每分钟为3000~6000ml的血与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后变为动脉血,后泵入人体供机体需求。所以过滤清除氧气中的微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循环中气体过滤器是预防氧气微粒污染的必要措施,其可以基本除去氧气中大于0.5μm的微小粒子,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应高度重视其临床作用。, 百拇医药(吴新俊 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