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归因及护理对策
【摘 要】 目的:探究急性积极梗死亚急性期猝死的归因和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某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亚急性期猝死患者15例,对其发病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包括患者的发病诱因、前驱症状、发病时间以及救治情况等。结果:选取的15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病于出院后5个月以上,7例未发现任何前驱症状,4例未出现任何诱发因素,10例未能得到及时救治、3例救治措施不正确导致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多发病于患者出月5个月以上,多数病患发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以及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患者自救措施不正确,由此,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普及健康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亚急性期猝死 护理干预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性缺血以及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伴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诸如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但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病于欧美地区,但近几年在我国发病几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及了人们生命健康[1]。由此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其中15例发生亚急性期猝死,就其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总结经验,为后续临床医学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患者15例,依据患者患病历史、血清酶学变化进行诊断,所有患者诊断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5±3.5)岁。
1.2 方法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接受健康教育,并且在发病后随机在1、3、6个月以及1a之间走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有无其他病症出现,将所有患者走访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的病理,就其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的15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病于出院后5个月以上,7例未发现任何前驱症状,4例未出现任何诱发因素,10例未能得到及时救治、3例救治措施不正确导致死亡。
3 归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后,由于诱导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由此最主要的防范措施就是对患者以及监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以及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各种潜在诱发因素,引导患者以及监护人员对疾病的充分认知,明晰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以便于家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从旁协助,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予最大程度的心理支持。此外,应促使患者能够独自测量脉搏,引导患者能够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
3.2 诱发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中,诱发亚急性期猝死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情绪因素方面,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出院,同监护人员进行交谈过程2h小时后情绪出现激动,但当监护人员离开后患者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现象,意识丧失,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2]。由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巡视和监督,严格控制患者的探视人数,维持一定的探视时间,并且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给予患者舒适安静的休息空间,引导患者思想上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提高对自身病情的重视。
在饮食因素方面,应保证患者的三餐时间均衡,不能过于饱食,休息前不能食用大量不易消化的事物和过量饮水,患者的饮食需要由专门医师进行制定,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在排便方面,患者由于身体的虚弱,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在夜晚起床排便过程中,需缓慢起床,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每日清晨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或者用力,本次研究患者群体中2例由于夜间排便过于用力引发猝死。排便对于此类患者的影响程度较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致使患者猝死[3]。由此,应提高对此类患者排便的护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蔬菜,有助于患者排便通畅。
患者在住院期间,已经坚持遵循医嘱服药,防止血压过高引发猝死等因素,并制定简易的氧气装置,为患者提供吸氧。患者在夜间活动应有专门人员陪护,主要是由于夜间血液高宁,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或缺氧,诱发亚急性期猝死。
3.3 康复锻炼事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应注重日常身体锻炼,但由于清晨冠状动脉张力较高,运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以及亚急性猝死发生,应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摄取,防止心律失常。锻炼之前不能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品,在高温季节或寒冷季节应减少锻炼互动量,防止意外的发生。
3.4 家庭自救
亚急性期猝死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夺走患者宝贵的生命,由此加强家庭自救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家中应备有急救药箱、血压计,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学习相关自救知识以及病症检查方法,如有严重现象发生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家属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对患者胸口进行按压,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欧洲地区,但近几年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危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患者入院期间,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提升身体康复几率。当患者出院后,应注重日常的康复锻炼和饮食习惯,不宜过大的运动量和过量饮食,配合家庭自救治疗措施,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伊献丽.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13例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2):314.
[2]赵学霞,刘晓瑜,康卫红.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院外康复护理指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06(09):1048-1049.
[3]吴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25(06):720-721., 百拇医药(宋萍 李东莲)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亚急性期猝死 护理干预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续性缺血以及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伴有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诸如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但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病于欧美地区,但近几年在我国发病几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及了人们生命健康[1]。由此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其中15例发生亚急性期猝死,就其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总结经验,为后续临床医学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患者15例,依据患者患病历史、血清酶学变化进行诊断,所有患者诊断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5±3.5)岁。
1.2 方法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接受健康教育,并且在发病后随机在1、3、6个月以及1a之间走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有无其他病症出现,将所有患者走访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筛选出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的病理,就其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选取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的15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病于出院后5个月以上,7例未发现任何前驱症状,4例未出现任何诱发因素,10例未能得到及时救治、3例救治措施不正确导致死亡。
3 归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院后,由于诱导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亚急性期猝死,由此最主要的防范措施就是对患者以及监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以及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各种潜在诱发因素,引导患者以及监护人员对疾病的充分认知,明晰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以便于家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从旁协助,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给予最大程度的心理支持。此外,应促使患者能够独自测量脉搏,引导患者能够按照医嘱坚持服药,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
3.2 诱发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中,诱发亚急性期猝死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情绪因素方面,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出院,同监护人员进行交谈过程2h小时后情绪出现激动,但当监护人员离开后患者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现象,意识丧失,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2]。由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巡视和监督,严格控制患者的探视人数,维持一定的探视时间,并且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给予患者舒适安静的休息空间,引导患者思想上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提高对自身病情的重视。
在饮食因素方面,应保证患者的三餐时间均衡,不能过于饱食,休息前不能食用大量不易消化的事物和过量饮水,患者的饮食需要由专门医师进行制定,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在排便方面,患者由于身体的虚弱,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在夜晚起床排便过程中,需缓慢起床,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每日清晨排便,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或者用力,本次研究患者群体中2例由于夜间排便过于用力引发猝死。排便对于此类患者的影响程度较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致使患者猝死[3]。由此,应提高对此类患者排便的护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蔬菜,有助于患者排便通畅。
患者在住院期间,已经坚持遵循医嘱服药,防止血压过高引发猝死等因素,并制定简易的氧气装置,为患者提供吸氧。患者在夜间活动应有专门人员陪护,主要是由于夜间血液高宁,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或缺氧,诱发亚急性期猝死。
3.3 康复锻炼事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应注重日常身体锻炼,但由于清晨冠状动脉张力较高,运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以及亚急性猝死发生,应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摄取,防止心律失常。锻炼之前不能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品,在高温季节或寒冷季节应减少锻炼互动量,防止意外的发生。
3.4 家庭自救
亚急性期猝死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夺走患者宝贵的生命,由此加强家庭自救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家中应备有急救药箱、血压计,患者和家属对病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学习相关自救知识以及病症检查方法,如有严重现象发生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家属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对患者胸口进行按压,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欧洲地区,但近几年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危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患者入院期间,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治疗,提升身体康复几率。当患者出院后,应注重日常的康复锻炼和饮食习惯,不宜过大的运动量和过量饮食,配合家庭自救治疗措施,更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伊献丽.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猝死13例患者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2):314.
[2]赵学霞,刘晓瑜,康卫红.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期院外康复护理指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06(09):1048-1049.
[3]吴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25(06):720-721., 百拇医药(宋萍 李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