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效果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开腹手术 结石
胆总管结石主要指的是位于胆总管之内的结石,大部分是胆色素结石或者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它主要存在于胆总管的下端。根据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者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的是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的是在来自于胆囊的结石,较为常见的有胆固醇结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均符合我院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年龄为(53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3-80岁,平均年龄为(5312.5)岁。大多数患者有胆结石发病史,55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其中,直接胆红素升高所占比例最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类型、结石大小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主要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中的“四孔法”,具体方法如下:在腹腔镜下将胆囊管游离,并在此过程中采用使用钛夹将胆囊管夹紧,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注意不切除胆囊,将其作为牵引。医生助手将十二指肠轻压,在胆总管前壁无血管的区域将胆总管游离并切开。切口的长度保持在1.3-2.5厘米之间,电凝出血点。通过剑突下主操作孔将可旋转弯式鸭嘴钳置入,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并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出后,通过主操作孔将纤维胆道镜置入其中,并且对左右肝管以及胆总管进行检查,确认没有结石残留之后,使用胆道镜网篮将结石进一步扫尽,然后再将胆道冲洗2-3次。确认胆道畅通之后,将已经进行修剪的T管自主操作孔引入到腹腔中,再将其置入到胆总管以内,采用切口上下间断缝合的方式将胆总管切口进行缝合,一般缝2-3针。将胆囊切除后并将其从剑突下缺口取出,对腹腔进行冲洗,将T管从右下锁骨的中线穿刺孔部位引出,并进行双重固定后,在Winslow孔将引流管置入,帮将其在腋前线穿刺孔的位置引出体外,将其固定,在腹腔引流量每天小于10ml时,便可以将其拔除。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相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腹,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胆道镜探查。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表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781.95)d,对照组为(15.033.58)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7.021.54)h,对照组为(38.873.04)h,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7.0010.51)mL,对照组为(185.0217.58)mL,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5.3613.54)min,对照组为(125.6310.78)min,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76,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中,2例胆漏,5例结石残留,4例切口感染,4例胆管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1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1例切口感染,0例胆管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由此可知,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
3 讨论
结石会引发继发性感染、疼痛、出血等症状。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相同部位的结石,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石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以及结石大小等因素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不同部位的结石,临床表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胆囊结石如果排入胆管,会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表现为胆总管梗阻和与之相伴发生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经过治疗,结石没有清除干净的情况下,它的症状会反复发作,此外,对穿性背痛与上腹绞痛也是其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造成困扰。因此,怎样有效治疗结石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结石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桂,黄河,杨培生,姚志成,黄品助,刘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12(01):25-29.
[2]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江文枢,陆文奇,黄玉斌,黄俊.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02):241-243., http://www.100md.com(卓诗杰)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 开腹手术 结石
胆总管结石主要指的是位于胆总管之内的结石,大部分是胆色素结石或者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它主要存在于胆总管的下端。根据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者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的是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的是在来自于胆囊的结石,较为常见的有胆固醇结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均符合我院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年龄为(53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3-80岁,平均年龄为(5312.5)岁。大多数患者有胆结石发病史,55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其中,直接胆红素升高所占比例最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类型、结石大小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主要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中的“四孔法”,具体方法如下:在腹腔镜下将胆囊管游离,并在此过程中采用使用钛夹将胆囊管夹紧,使其处于闭合状态,注意不切除胆囊,将其作为牵引。医生助手将十二指肠轻压,在胆总管前壁无血管的区域将胆总管游离并切开。切口的长度保持在1.3-2.5厘米之间,电凝出血点。通过剑突下主操作孔将可旋转弯式鸭嘴钳置入,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并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出后,通过主操作孔将纤维胆道镜置入其中,并且对左右肝管以及胆总管进行检查,确认没有结石残留之后,使用胆道镜网篮将结石进一步扫尽,然后再将胆道冲洗2-3次。确认胆道畅通之后,将已经进行修剪的T管自主操作孔引入到腹腔中,再将其置入到胆总管以内,采用切口上下间断缝合的方式将胆总管切口进行缝合,一般缝2-3针。将胆囊切除后并将其从剑突下缺口取出,对腹腔进行冲洗,将T管从右下锁骨的中线穿刺孔部位引出,并进行双重固定后,在Winslow孔将引流管置入,帮将其在腋前线穿刺孔的位置引出体外,将其固定,在腹腔引流量每天小于10ml时,便可以将其拔除。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相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腹,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胆道镜探查。
1.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表1)。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781.95)d,对照组为(15.033.58)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7.021.54)h,对照组为(38.873.04)h,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7.0010.51)mL,对照组为(185.0217.58)mL,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5.3613.54)min,对照组为(125.6310.78)min,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76,P<0.05)。由此可知,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中,2例胆漏,5例结石残留,4例切口感染,4例胆管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1例胆漏,1例结石残留,1例切口感染,0例胆管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由此可知,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
3 讨论
结石会引发继发性感染、疼痛、出血等症状。结石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相同部位的结石,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石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以及结石大小等因素选择具体的治疗方式。不同部位的结石,临床表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胆囊结石如果排入胆管,会造成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表现为胆总管梗阻和与之相伴发生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经过治疗,结石没有清除干净的情况下,它的症状会反复发作,此外,对穿性背痛与上腹绞痛也是其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造成困扰。因此,怎样有效治疗结石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89,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结石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新桂,黄河,杨培生,姚志成,黄品助,刘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12(01):25-29.
[2]陈永军,蔡小勇,卢榜裕,江文枢,陆文奇,黄玉斌,黄俊.腹腔镜左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14(02):241-243., http://www.100md.com(卓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