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教育下的跟师学习心得总结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的中医学发展速度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很多的中医学院和中医医院都开展了相应的师承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了解任何知识的源头,并且是理智选择学习方向的主要表现。本人9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如今有幸成为乐至县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岳鑫的学术继承人,收获颇丰,感悟良深,本文就以作者本身的学习经历探讨一下师承教育下的跟师学习心得。
【关键词】 师承教育 跟师学习 中医继承
中医药学是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打磨,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学体系。传承性可以说是中医发展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师承教育就是中医传承过程中所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作者有幸成为了有近40年工作经历的岳鑫老师的学术继承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跟师学习,并且在跟师学习中总结了不少的心得。
一、熟读经典,活用经典
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家一般都是熟读和活用中医经典名著的。岳老师也是如此,早年的中医学习和长时间的实际工作,岳老师早已将中国中医学经典名著以及相关的古典铭记于心,虽不能说倒背如流,但是活记活用岳老师还是能够做到的,虽然岳老师已经进入天命之年,但是阅读名著的动力从未减少。岳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熟读和活用经典才能够做好临床工作。
曾记得一患者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饮食的不规律,导致胃部出现饮食伤胃现象,患者病症有胃脘疼痛、吞酸或呕吐消化不良物,饮食不思,大便不爽,岳老师观察患者舌苔后发现患者具有厚腻现象,岳老师经过简单的观察和询问后,当即开出了包含神曲10g、山楂10g、莱菔子10g、茯苓5g、半夏5g、陈皮5g、连翘5g的中药药方,岳老师告诉我们,这种胃病主要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出的“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理论来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岳老师指出这类患者都属于太阳表证;饮食不思和大便偏结属于半表里表征;而患者舌苔滑腻则属于少阳半里表征。从这个病例中作者就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深厚的经典文献作为中医的核心,在面对这些内科疾病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岳老师不仅强调要熟读经典,还应该在临床过程中活用经典,因为病症的状态千变万化,患者不会照着经典上的描述去生病。岳老师在进行临床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会使用到传统的中医药学,还会结合一些西药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从而让治疗的效果更佳明显。
二、摒弃前学,用心感受并交融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我国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都是十分可贵的,每一位在进行跟师学习的学术继承者,都应该具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老师学术思想核心的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老师的思考方式、治疗手法和用药特点,千万不能遗漏老师所教的一招一式。在跟岳老师进行跟师学习之前,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对中医理念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所涉及的方面都比较杂。比如,作者在某天看了《扶阳讲记》后就认为每个患者需要温阳;又比如在某天看了《蒲辅周医案》后,就认为人人都需要养阴,而岳老师的治疗方式和用药特点又比较讲究调和之理。正是这样“温阳”、“养阴”、“调和”这三种理念在脑海中互相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一团浆糊。在碰上简单的内科疾病都无法独自解决,总是搞不清患者需要哪种治疗方式。加上跟师学习之初,天天看见岳老师使用一些较为常见的药方,感觉毫无创新力,更加对岳老师的中医技术水平产生了怀疑,脑海中老是蹦出各种不好的想法,学着学着,就不由得心生倦怠,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想上的偏移,中医知识水平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到作者学习《丹溪传》后才幡然醒悟,想要接受新的知识,那么就必须抛弃以前较为落后的旧知识,人就好比一只水杯,只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装进更多的水。自此以后,洗心革面,抛弃原有的所有不好的思想,用心跟师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老师的配方思路和用药特点,并且在临床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到现在中医水平已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检测临床,领悟精髓
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坚持跟师临床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作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反复经历了跟师临床验证实践、中医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操作这几个学习过程,在反复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断的领悟、感受和提高,作者正是靠着这几种学习过程不断进步。
学习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不只是去死记硬背几个病理验证的方法。中医辩证论治的规律和特点体现出了中医个性化治疗的特色。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同人不同方,随着实际病症的变化相应地添加和减少药物,这便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精髓所在。如岳老师在治疗内科疾病时,非常重视患者内部气血循环的规律,常常使用益气养血、益气活血、调气和血等温和的方式进行治疗。在用药方式上,岳老师常常会以温和调养的药物为主,结合具有少量刺激性的西药,主要以养为主,但是这些都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症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些临床上的经验,都是经典当中少有或没有的,往往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够有更深的感受。虽然老师每天的门诊不是都具有较强的闪光点,大多数处方都开得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坚持临床实践,多问多记,慢慢累积,用心领悟,就能发现和掌握其中的真正用意和奥妙。一个简单的处方看似平淡、普通,但却包含老师多年的经验,处方的核心和奥妙往往就在那几味点睛的药物。
结束语
通过与岳老师开展的跟师学习,作者感受到,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知识、技能传承的有效方式。随着时间脚步迈进二十一世纪,传统的师承教育结合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跟师学习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曾兴水. 中医师承教育过程质量监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陶艳. 师承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 中医药导报,2011,11
[3]韩雪燕,周亚滨,王颖,张魁魁. 中医师承人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
[4]刘晓倩,刘梅,郭书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师承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分析[J]. 中医教育,2014,01.
[5]孟萍,傅淑清. 浅谈师承教育下的跟师学习体会[J]. 中医教育,2014,04:77. (杨莉兰 岳鑫)
【关键词】 师承教育 跟师学习 中医继承
中医药学是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诞生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打磨,最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学体系。传承性可以说是中医发展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师承教育就是中医传承过程中所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作者有幸成为了有近40年工作经历的岳鑫老师的学术继承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跟师学习,并且在跟师学习中总结了不少的心得。
一、熟读经典,活用经典
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家一般都是熟读和活用中医经典名著的。岳老师也是如此,早年的中医学习和长时间的实际工作,岳老师早已将中国中医学经典名著以及相关的古典铭记于心,虽不能说倒背如流,但是活记活用岳老师还是能够做到的,虽然岳老师已经进入天命之年,但是阅读名著的动力从未减少。岳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熟读和活用经典才能够做好临床工作。
曾记得一患者因为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饮食的不规律,导致胃部出现饮食伤胃现象,患者病症有胃脘疼痛、吞酸或呕吐消化不良物,饮食不思,大便不爽,岳老师观察患者舌苔后发现患者具有厚腻现象,岳老师经过简单的观察和询问后,当即开出了包含神曲10g、山楂10g、莱菔子10g、茯苓5g、半夏5g、陈皮5g、连翘5g的中药药方,岳老师告诉我们,这种胃病主要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出的“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理论来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岳老师指出这类患者都属于太阳表证;饮食不思和大便偏结属于半表里表征;而患者舌苔滑腻则属于少阳半里表征。从这个病例中作者就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没有深厚的经典文献作为中医的核心,在面对这些内科疾病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岳老师不仅强调要熟读经典,还应该在临床过程中活用经典,因为病症的状态千变万化,患者不会照着经典上的描述去生病。岳老师在进行临床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会使用到传统的中医药学,还会结合一些西药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从而让治疗的效果更佳明显。
二、摒弃前学,用心感受并交融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我国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都是十分可贵的,每一位在进行跟师学习的学术继承者,都应该具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老师学术思想核心的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老师的思考方式、治疗手法和用药特点,千万不能遗漏老师所教的一招一式。在跟岳老师进行跟师学习之前,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对中医理念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所涉及的方面都比较杂。比如,作者在某天看了《扶阳讲记》后就认为每个患者需要温阳;又比如在某天看了《蒲辅周医案》后,就认为人人都需要养阴,而岳老师的治疗方式和用药特点又比较讲究调和之理。正是这样“温阳”、“养阴”、“调和”这三种理念在脑海中互相碰撞交融,最终形成一团浆糊。在碰上简单的内科疾病都无法独自解决,总是搞不清患者需要哪种治疗方式。加上跟师学习之初,天天看见岳老师使用一些较为常见的药方,感觉毫无创新力,更加对岳老师的中医技术水平产生了怀疑,脑海中老是蹦出各种不好的想法,学着学着,就不由得心生倦怠,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想上的偏移,中医知识水平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到作者学习《丹溪传》后才幡然醒悟,想要接受新的知识,那么就必须抛弃以前较为落后的旧知识,人就好比一只水杯,只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装进更多的水。自此以后,洗心革面,抛弃原有的所有不好的思想,用心跟师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老师的配方思路和用药特点,并且在临床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到现在中医水平已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检测临床,领悟精髓
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坚持跟师临床实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作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反复经历了跟师临床验证实践、中医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操作这几个学习过程,在反复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断的领悟、感受和提高,作者正是靠着这几种学习过程不断进步。
学习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不只是去死记硬背几个病理验证的方法。中医辩证论治的规律和特点体现出了中医个性化治疗的特色。中医在治疗过程中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同人不同方,随着实际病症的变化相应地添加和减少药物,这便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精髓所在。如岳老师在治疗内科疾病时,非常重视患者内部气血循环的规律,常常使用益气养血、益气活血、调气和血等温和的方式进行治疗。在用药方式上,岳老师常常会以温和调养的药物为主,结合具有少量刺激性的西药,主要以养为主,但是这些都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症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些临床上的经验,都是经典当中少有或没有的,往往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够有更深的感受。虽然老师每天的门诊不是都具有较强的闪光点,大多数处方都开得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坚持临床实践,多问多记,慢慢累积,用心领悟,就能发现和掌握其中的真正用意和奥妙。一个简单的处方看似平淡、普通,但却包含老师多年的经验,处方的核心和奥妙往往就在那几味点睛的药物。
结束语
通过与岳老师开展的跟师学习,作者感受到,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知识、技能传承的有效方式。随着时间脚步迈进二十一世纪,传统的师承教育结合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跟师学习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曾兴水. 中医师承教育过程质量监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陶艳. 师承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 中医药导报,2011,11
[3]韩雪燕,周亚滨,王颖,张魁魁. 中医师承人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1.
[4]刘晓倩,刘梅,郭书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师承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分析[J]. 中医教育,2014,01.
[5]孟萍,傅淑清. 浅谈师承教育下的跟师学习体会[J]. 中医教育,2014,04:77. (杨莉兰 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