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口外法复位治疗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探讨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接受口外复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口外法复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口内法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2/25),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颞下颔关节脱位患者接受口外法复位和口内法复位临床效果都相对明显,接受口外法复位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 颞下颔关节 前脱位 口外法复位
颞下颔关节脱位作为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会诱发患者出现语言障碍、下颌运动障碍、咀嚼功能障碍等,从而导致患者健康受到影响。临床治疗急性脱位的方法大都为口外复位或者口内复位两种。[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接受口外复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现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年龄分布在18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4例和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口外复位治疗方法,引导患者选择坐位,让其面部肌肉保持放松,明确其下颌骨髁状的实际突出位置,并引导患者通过张嘴或者闭嘴等动作来放松其面部肌肉,并通过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向后方向推动其髁状突,并通过中指和食指拖动其下颌骨向上或者向前进行拖动,保证将髁状突能够顺利复位在其下颌窝。[2]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口内复位治疗方法,手术医生把大拇指伸到患者口内具体的磨牙位置,并利用其他手指头拖住其下颌体,利用拇指向口腔后方对其下颌骨进行按压,其他手指向上进行颏部推动,双手力量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成功复位的要求。[3]所有患者在完成复位之后不可出现过度张嘴的现象,拒绝食用硬度较大的食物。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和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2/25),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颞下颔关节脱位现象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前后脱位、内外脱位以及上脱位等。脱位和这一关节的解剖形状存在关系。人体的颞下颔关节结节相对较浅,其关节面也相对较小;其次是因为这一关节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周边韧带作用并不坚强,可能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翼外肌收缩过度的现象,牵拉髁状突超过关结节位置而滑落到关节结节从而诱发脱位现象。[4]若患者不能够接受及时的脱位,则其肌肉痉挛时间相对较长的影响下,可能难以顺利实现复位。
患者颞下颔关节脱位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例如吩噻嗪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让其肌肉功能出现萎缩;患者在接受口腔或者耳鼻喉类疾病治疗时,出现暴力、长时间开口过度现象;患者在开口状态下突然收到外力的打击作用;最后是突然出现大张口等现象。
临床治疗颞下颔关节脱位的方法包括手术复位、手法复位,其中后者大都是利用口内法或者口外法进行复位。[5]口内法复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手术操作范围相对狭窄,医生面临着较大的操作困难,并会出现无法用力的现象;其次,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治疗者需要通过两拇指的乏力来降低患者下颌骨的实际位置,从而可能诱发其出现肌肉损伤等现象。
本文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2/25),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差异较为明显(P<0.05)。总之,颞下颔关节脱位患者接受口外法复位和口内法复位临床效果都相对明显,接受口外法复位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冀丽彬,陈沐群,商建平. 口内口外2种方法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J]. 中国伤残医学,2011,07:59-60.
[2]周国栋. 手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32:115-116.
[3]唐昌雄. 口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13,03:503-505.
[4]周志国. 口外手法复位治疗80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32:92-93.
[5]李东洁,张树标.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行口外复位法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0,02:24-25., 百拇医药(吕寻玺)
【关键词】 颞下颔关节 前脱位 口外法复位
颞下颔关节脱位作为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会诱发患者出现语言障碍、下颌运动障碍、咀嚼功能障碍等,从而导致患者健康受到影响。临床治疗急性脱位的方法大都为口外复位或者口内复位两种。[1]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接受口外复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现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颞下颔关节前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5例,其年龄分布在18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有34例和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上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接受口外复位治疗方法,引导患者选择坐位,让其面部肌肉保持放松,明确其下颌骨髁状的实际突出位置,并引导患者通过张嘴或者闭嘴等动作来放松其面部肌肉,并通过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虎口向后方向推动其髁状突,并通过中指和食指拖动其下颌骨向上或者向前进行拖动,保证将髁状突能够顺利复位在其下颌窝。[2]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口内复位治疗方法,手术医生把大拇指伸到患者口内具体的磨牙位置,并利用其他手指头拖住其下颌体,利用拇指向口腔后方对其下颌骨进行按压,其他手指向上进行颏部推动,双手力量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成功复位的要求。[3]所有患者在完成复位之后不可出现过度张嘴的现象,拒绝食用硬度较大的食物。
1.3 统计学处理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和的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2/25),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颞下颔关节脱位现象较为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前后脱位、内外脱位以及上脱位等。脱位和这一关节的解剖形状存在关系。人体的颞下颔关节结节相对较浅,其关节面也相对较小;其次是因为这一关节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周边韧带作用并不坚强,可能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翼外肌收缩过度的现象,牵拉髁状突超过关结节位置而滑落到关节结节从而诱发脱位现象。[4]若患者不能够接受及时的脱位,则其肌肉痉挛时间相对较长的影响下,可能难以顺利实现复位。
患者颞下颔关节脱位的诱发因素相对较多,例如吩噻嗪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让其肌肉功能出现萎缩;患者在接受口腔或者耳鼻喉类疾病治疗时,出现暴力、长时间开口过度现象;患者在开口状态下突然收到外力的打击作用;最后是突然出现大张口等现象。
临床治疗颞下颔关节脱位的方法包括手术复位、手法复位,其中后者大都是利用口内法或者口外法进行复位。[5]口内法复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手术操作范围相对狭窄,医生面临着较大的操作困难,并会出现无法用力的现象;其次,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治疗者需要通过两拇指的乏力来降低患者下颌骨的实际位置,从而可能诱发其出现肌肉损伤等现象。
本文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3/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22/25),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5),差异较为明显(P<0.05)。总之,颞下颔关节脱位患者接受口外法复位和口内法复位临床效果都相对明显,接受口外法复位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冀丽彬,陈沐群,商建平. 口内口外2种方法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J]. 中国伤残医学,2011,07:59-60.
[2]周国栋. 手法复位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32:115-116.
[3]唐昌雄. 口外手法复位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13,03:503-505.
[4]周志国. 口外手法复位治疗80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32:92-93.
[5]李东洁,张树标.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行口外复位法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0,02:24-25., 百拇医药(吕寻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