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840996
腹腔镜光学系统设计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今日健康》 2016年第1期
     【摘 要】 本文主要以腹腔镜为例,结合内窥镜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从腹腔镜物镜、转像系统还有目镜结构几方面对腹腔镜光学系统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 腹腔镜 光学系统 设计

    外科微创是利用内窥镜技术,通过内窥镜或导液管进入血管、胃肠道或其它人体内部腔道结构部分,利用光导纤维及微型手术器械对病变部位实施手术治疗。可以说内窥镜技术是外科手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主要以腹腔镜为例,对腹腔镜光学系统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1 腹腔镜结构参数的确定

    腹腔镜总体设计要求为:光学系统外径、视向角、视场角2ω工作长度、照明(光通量);

    物镜系统要求:视场角2ω、一倍距离l、物镜的焦距f1’;

    转像系统要求:棒状镜的组数a、转像系统的长度l转;

    目镜系统要求:目镜的焦距 、出瞳距P’。

    1.1 视放大倍率的计算

    视放大倍率是医用内窥镜光学系统参数之一,内窥镜既不是望远镜,又不是显微镜,所以它的视放大倍率不是常数。

    医用内窥镜光学系统如图1.1所示[1]:

    若系统的物方折射率为n,像方折射率为n’,入瞳直径为D,出瞳直径为D’,物体Y对入瞳的张角为ω,相应的像方视场角为 ,l为物距。利用拉赫公式,则有:

    将(1.3)式代入(1.4)式,则:

    (1.5)

    考虑到医用内窥镜光学系统中-1×要加转像系统,所以:

    (1.6)

    上式即计算视放大倍率的公式,由该式可知,内窥镜的视放大倍率与物距l有关,与物距l成反比。

    1.2 物镜系统结构参数的确定

    物镜系统的主要参数就是物镜的焦距:

    由于内窥镜外径很小,一般小于6mm,如果物方视场角为2ω,则有[2]:

    (1.7)

    C—根据设计要求外径所确定的口径

    1.3 转像系统参数的确定

    转像系统参数主要有:转像系统的组数和每组转像系统的长度。

    转像系统一般采用HOPKINS透镜,并且通常一个内窥镜系统中使用奇数组转像透镜,使转像系统的放大倍率为-1倍,这样在目镜后得到正像。物镜系统和目镜系统确定后,其总长度已知,根据系统总长的要求,根据经验选取转像系统的组数,所选数量要根据系统的直径大小,棒透镜的长度应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尽量使组数少,减少光能的损失。转像系统的组数确定后,用转像系统的长度除以组数,就得到了每组转像透镜长度,这样每根棒透镜的长度就可以确定了。

    1.4 目镜系统参数的确定

    目镜的焦距 的确定:

    2 腹腔镜结构的选择

    2.1 物镜系统结构的选择

    由于物镜系统的视场大,焦距短,因此选用反远距物镜组,物镜系统第一个透镜组选择用一个负透镜,以提供较大的视场角,然后用正透镜组使光束会聚。为了更好的校正像差,我们加入一个或两个双胶合透镜。

    内窥镜的成像光路不仅是一个像方远心光路,而且是一个物方远心光路,为了达到像方远心光路,孔径光阑位于转像系统中心(焦点)处,这样,入瞳和出瞳正好位于物镜及目镜的焦点处。

    2.2 转象系统结构的选择

    转像系统选用HOPKINS棒透镜,其优点是:负透镜的介质折射率跟棒状镜的介质折射率相近,光线的损失率很小;它可以使整个系统的相对孔径角达到1:7;由于转像系统对称,故转像系统不产生轴上相差,即畸变和正弦差等,而球差与色差可以由胶合的负透镜单独校正,像散依赖于棒透镜组的距离变化得以校正。

    2.3 目镜系统结构的选择

    选配目镜系统时,应确定出瞳距和视场以及目镜的焦距。出瞳距P’与目镜焦距之间的关系为[3]:

    (2.1)

    目镜的焦距一般小于10mm。

    但是目前在内窥镜目镜系统后仍然放置一片保护玻璃,所以绝大多数的内窥镜目镜系统由一片双胶合透镜组成,即可满足要求。

    设计出的腹腔镜视场角增大,视野广阔,镜体更适合手术使用,也更方便医生操作。

    参考文献

    [1] 蔡燕民.枪械内膛窥视仪光学总体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Hiroyuki Homma,Hachioji(JP);Sayaka Konno,Hachioji(JP) ENDOSCOPE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Patent No: US 6,905,462 B1 Date of Patent: Jun.14,2005

    [3]Tianyu Xie,Akiruno(JP);Mamoru Kaneko,Hanno(JP);Toshiro Okamura,Hino (JP);Yasuhiro Kamihara,Hino(JP) OPTICAL IMAGING APPARATUS Patent No: US 6,809,866 B2 Date of Patent: Oct.26,2004, 百拇医药(陈冲 赵博 赵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