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预防呼吸道梗阻护理的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对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23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19例。参照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5.04%,参照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7.65%,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明显性,即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对其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扩散。
【关键词】 气管插管患者 呼吸道梗阻 预防护理
当前,临床医学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普遍采取气管插管措施。相关调查研究表明[1],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后,罹患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约为30%。呼吸道梗阻,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使患者致死。因此,探析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2]。本院对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就实验过程,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23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19例。其中,参照组有82例为男性患者,3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6岁-79岁之间,平均为(41.8±8.9)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介于15岁-81岁之间,平均为(42.6±8.5)岁。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均获有知情权,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相应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并不具有明显性,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实施意义。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病程监测以及用药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呼吸道湿化护理、吸痰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详情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由(n,%)形式记录,χ2负责检验相应数据的对比差异,计量资料由(x±s)形式记录,T负责检验相应数据的对比差异,如果P<0.05,判定本次实验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观察组119例患者经过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5.04%;参照组119例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共有21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7.65%;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即χ2=9.39,P=0.00<0.05。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119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危重患者行常规护理、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5.04%,参照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7.65%,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存在明显性统计学差异,即P<0.05,符合周筱琳[3]的研究结果。
危重患者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普遍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而治疗后,患者罹患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未恢复意识时,没有高浓度氧气辅助吸入,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而且该病症具有病情凶险的特点[4],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抢救,将会因窒息死亡。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现就护理内容进行如下总结:
首先,对患者行呼吸道湿化护理: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后,之所以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情况,主要原因便是呼吸道湿化不足。因此,本院在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治疗后,有护理人员对患者施以呼吸道湿化护理。护理人员通过输液泵,将生理盐水持续滴入患者呼吸道中,单日滴入量控制在250ml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生理盐水滴入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其是顺沿气管插管侧壁进入患者呼吸道,避免患者不适。
其次,对患者行吸痰护理:吸痰次数不足,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以2h为间隔,对患者行有效的吸痰护理。如果患者存在较多痰液,极有可能出席肺部感染严重、咳嗽反射消失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以1h为间隔,对患者行有效的吸痰护理。为了提高吸痰效果,吸痰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纯氧吸入治疗,吸入时间控制在5min-10min范围内,确保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痰过程中,患者脑供氧不足;吸痰前,对患者行呼吸道冲洗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提高其吸出的便捷性;确保吸痰所用吸管质地偏硬;插入吸痰管时,需要将深入控制33cm左右,吸痰时间控制1min左右;严格以无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情况;完成吸痰后,对患者行纯氧吸入治疗,时间控制在5min-10min范围内,然后通过叩背,促使患者排出呼吸道内残留痰液;并对患者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不存在舌头后坠现象,避免患者窒息。
最后,对患者行环境护理: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病房湿度,确保其始终在60%-70%范围内,避免患者咽喉干燥,进而诱发呼吸道梗阻。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罹患呼吸道梗阻的概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董淑玲.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梗阻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01):139-140.
[2]刘慧军.对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预防呼吸道梗阻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08):88-89.
[3]周筱琳.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6):1478.
[4]张萱,向明芳,程清等.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08(17):1546-1546., 百拇医药(徐丽玲)
【关键词】 气管插管患者 呼吸道梗阻 预防护理
当前,临床医学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普遍采取气管插管措施。相关调查研究表明[1],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后,罹患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约为30%。呼吸道梗阻,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使患者致死。因此,探析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对于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2]。本院对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就实验过程,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238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19例。其中,参照组有82例为男性患者,3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16岁-79岁之间,平均为(41.8±8.9)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介于15岁-81岁之间,平均为(42.6±8.5)岁。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均获有知情权,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相应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并不具有明显性,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实施意义。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病程监测以及用药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呼吸道湿化护理、吸痰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详情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由(n,%)形式记录,χ2负责检验相应数据的对比差异,计量资料由(x±s)形式记录,T负责检验相应数据的对比差异,如果P<0.05,判定本次实验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过程中,观察组119例患者经过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5.04%;参照组119例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共有21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7.65%;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即χ2=9.39,P=0.00<0.05。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119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危重患者行常规护理、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5.04%,参照组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17.65%,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存在明显性统计学差异,即P<0.05,符合周筱琳[3]的研究结果。
危重患者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普遍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而治疗后,患者罹患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患者术后处于全麻状态,未恢复意识时,没有高浓度氧气辅助吸入,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而且该病症具有病情凶险的特点[4],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抢救,将会因窒息死亡。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现就护理内容进行如下总结:
首先,对患者行呼吸道湿化护理: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后,之所以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情况,主要原因便是呼吸道湿化不足。因此,本院在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治疗后,有护理人员对患者施以呼吸道湿化护理。护理人员通过输液泵,将生理盐水持续滴入患者呼吸道中,单日滴入量控制在250ml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生理盐水滴入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其是顺沿气管插管侧壁进入患者呼吸道,避免患者不适。
其次,对患者行吸痰护理:吸痰次数不足,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因此,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以2h为间隔,对患者行有效的吸痰护理。如果患者存在较多痰液,极有可能出席肺部感染严重、咳嗽反射消失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以1h为间隔,对患者行有效的吸痰护理。为了提高吸痰效果,吸痰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纯氧吸入治疗,吸入时间控制在5min-10min范围内,确保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痰过程中,患者脑供氧不足;吸痰前,对患者行呼吸道冲洗以及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提高其吸出的便捷性;确保吸痰所用吸管质地偏硬;插入吸痰管时,需要将深入控制33cm左右,吸痰时间控制1min左右;严格以无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情况;完成吸痰后,对患者行纯氧吸入治疗,时间控制在5min-10min范围内,然后通过叩背,促使患者排出呼吸道内残留痰液;并对患者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不存在舌头后坠现象,避免患者窒息。
最后,对患者行环境护理: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病房湿度,确保其始终在60%-70%范围内,避免患者咽喉干燥,进而诱发呼吸道梗阻。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道梗阻预防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罹患呼吸道梗阻的概率,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董淑玲.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梗阻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01):139-140.
[2]刘慧军.对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预防呼吸道梗阻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08):88-89.
[3]周筱琳.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06):1478.
[4]张萱,向明芳,程清等.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08(17):1546-1546., 百拇医药(徐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