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875939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日 《今日健康》 2016年第4期
     【摘 要】 本文就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整理,重点对其形成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及治疗现状,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形成机制 治疗 进展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以胆总管中小段为主,伴随着结石的增大、增多,结石的大量堆积和扩张或者上下移动,通常会致使肝总管受到累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中非常多见的疾病,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随着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研究的深入,关于形成机制和临床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形成机制及治疗进行文献整理,并作如下综述。

    1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机制

    1.1 细菌在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在形成的过程中,细菌感染可以说是其始动因子,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者,通过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与电镜研究,结果发现,超过90%以上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存在细菌感染[1]。另有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2],胆汁与结石或者不同层面结石其存在不同的菌株或者细菌,并表示在形成结石这个阶段,需要经历数月甚至是数年的时间,而胆汁中含有的大量细菌却是引起结石形成的始动因子,在结石形成、增长期间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在形成初始就已经存在大量细菌,而不是在形成结石之后才引发胆道受到感染。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机制中,所涉及的细菌较多,例如:大肠杆菌会产生大量的磷脂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