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今日健康》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992728
颅脑创伤急诊救治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实践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今日健康》 2016年第5期
     【摘 要】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急诊救治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5例颅脑创伤患者为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颅脑创伤的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其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急诊救治的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更快得到有效的护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急诊救治 预见性护理 应用实践

    颅脑创伤主要是由于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颅引,在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颅脑创伤患者多数病情严重,且病情进展快,因此对于颅脑创伤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在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抢救时,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研究表示,在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本次笔者将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5例颅脑创伤患者为例,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在颅脑创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病例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65例,使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0±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高处跌落伤1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5±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跌落伤12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急诊科护士接到接诊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接诊,医生在进行伤口处理后,进行查体,由护理人员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并予以心电监护、吸氧等措施,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当接到接诊电话后,快速的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询问,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以预见性护理为导向,实施治疗护理步骤,①准备好相应急救用品,包括药物和器械,如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及氧气等,同时准备好抢救床位。②患者到院后积极的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的操作及抢救措施,对患者的意识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呕吐及癫痫的发作情况。③使患者保持平卧状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边,同时抬高下颚,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实施氧气吸入,对于呼吸减慢及呼吸暂停患者实施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④及时为患者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成功后留取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电解质、血型、血常规等血液检查,也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同时遵医嘱进行降低颅内压及补液治疗。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意识、瞳孔、癫痫等的发作情况,若患者一旦出现心室颤动情况要立即予以电除颤。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是判定病情并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重要标志。患者瞳孔忽大、忽小,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是颅内压增高的标志,若患者瞳孔缩小似针尖状并伴有高热是原发性脑桥出血的表现,因此若患者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同时医生做出相应的抢救措施。⑥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容易出现颅底骨折而合并脑脊液渗漏,从而容易引发颅内感染的情况,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⑦心理护理:由于颅脑损伤的患者伤势一般比较严重,因此当患者清醒时要做好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焦虑、惊慌情绪,使患者情绪保持平稳状态,同时也可避免患者因情绪的起伏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另外比较两组患者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8例死亡,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5.0%,观察组中有3例死亡,观察组死亡率为9.1%,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321,P<0.05。

    2.2 两组的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

    观察组自接诊到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平均(15.5±5.0)min,对照组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平均(26.0±5.5)min。对照组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9.012,P<0.05。

    3 讨论

    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情多数比较严重,且病情发展快,在对脑损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过程中要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全面的抢救以阻止患者的病情进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2],因此为了提高对我院急诊科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其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

    预见性护理也可称为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并运用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防范[3]。

    在本次的研究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死亡率以及患者自接诊到住院得到有效治疗护理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颅脑创伤就诊救治的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更快的得到救治,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谷秀萍.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颅脑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河北中医, 2012, (7):1078-1079.

    [2]申云. 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急诊患者抢救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9):201-302.

    [3]饶海冰, 肖春燕. 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治疗中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4):203-204., http://www.100md.com(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