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关于神经及非神经作用机理的对比研究(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艾灸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艾灸的药性机理研究、物理作用机理研究、对机体代谢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对蛋白表达的机理研究,并作简要分析,认为对艾灸作用机理的研究既要强调宏观把握,又要重视微观探索。【关键词】 艾灸 机理研究 蛋白表达
艾灸法及毫针针刺法均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并以经络腧穴学为基础的临床常用外治手段,在中华人民数千年防治疾病的岁月里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艾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医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叶,表面呈藻绿色,有毛绒。艾叶气味芳香,又名香艾、蕲艾、艾蒿、灸草,易燃,用做灸料。传统中医学认为艾灸法其作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以燃烧艾绒时产生的温热刺激,并运用各种手法,给予机体一定部位的腧穴或经络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阳补气、消瘀散结、疏经通络、补中益气从而调节机体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治疗与保健的作用。由此可见自古医圣贤名都很重视灸法,灸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因此,中医学对艾灸的治疗作用可概况为: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补中益气、回阳固脱和扶正祛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