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摘 要】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心理状态的改善分析。方法:取2015年1~6月入住我院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年7~12月42例我院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干预前后汉米尔顿焦虑、抑郁评分与LVEF指标作以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为(61.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4.7±11.3)%(P<0.05)。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改善十分明显,作为临床治疗辅助环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多加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心理状态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高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为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我院对2015年7~12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本次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12月共计收治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各有病患4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71.4±8.2)岁。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69.7±7.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生命体征监测是该阶段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对心肌缺氧所致疼痛,临床护理采取持续吸氧治疗以此缓解症状,若疼痛仍不能缓解可考虑予以患者服用适量镇痛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素丰富的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食刺激性食物。经历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胸痛与濒死感,此时心理护理对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积极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预后,避免患者过度担忧预后不良;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指导家属多陪伴、开导患者;鼓励患者开展呼吸减压练习与注意力转移练习,开导患者多进行倾诉,勇敢表达内心感受。让患者观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视频,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知晓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识别生活中心肌梗死的潜在风险因素,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与自我保健意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展康复锻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相关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全力配合,早期康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患者适应能力与耐受性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与运动量。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叮嘱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来院复诊,院后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与健康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与LVEF指标,患者心理状态评价工具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估时间为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与实施后28d,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計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LVEF指标、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时胸痛激活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继发心律失常。基于此临床治疗力争尽早恢复梗塞冠状动脉灌注以达到减少心肌缺氧梗死目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急性期发作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2]。生命体征监测与对症护理是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临床效果平平[3]。综合护理干预除提供传统护理中生命体征监测与对症护理外,为患者提供心理、饮食、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本文观察组干预后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对照组要地,由此反映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所述,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出院指导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下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是一项值得在临床治疗广泛应用推广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任玉娇. 综合护理干预对院外心肌梗死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1813-1814+1818.
[2]张海英.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5,(09):88-90.
[3]李绍红. 对行早期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8):122-123.
[4]马静.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4,(11):1830-1832. (袁堂素 余方平)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心理状态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高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为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我院对2015年7~12收治的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现将本次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12月共计收治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各有病患4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71.4±8.2)岁。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69.7±7.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生命体征监测是该阶段患者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对心肌缺氧所致疼痛,临床护理采取持续吸氧治疗以此缓解症状,若疼痛仍不能缓解可考虑予以患者服用适量镇痛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素丰富的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食刺激性食物。经历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胸痛与濒死感,此时心理护理对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积极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预后,避免患者过度担忧预后不良;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指导家属多陪伴、开导患者;鼓励患者开展呼吸减压练习与注意力转移练习,开导患者多进行倾诉,勇敢表达内心感受。让患者观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视频,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知晓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识别生活中心肌梗死的潜在风险因素,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与自我保健意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展康复锻炼,告知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相关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全力配合,早期康复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患者适应能力与耐受性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与运动量。出院前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叮嘱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来院复诊,院后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与健康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与LVEF指标,患者心理状态评价工具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估时间为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前与实施后28d,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計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LVEF指标、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时胸痛激活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继发心律失常。基于此临床治疗力争尽早恢复梗塞冠状动脉灌注以达到减少心肌缺氧梗死目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急性期发作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2]。生命体征监测与对症护理是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临床效果平平[3]。综合护理干预除提供传统护理中生命体征监测与对症护理外,为患者提供心理、饮食、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本文观察组干预后LVEF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对照组要地,由此反映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所述,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康复锻炼、出院指导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下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负性情绪明显缓解,是一项值得在临床治疗广泛应用推广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任玉娇. 综合护理干预对院外心肌梗死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6):1813-1814+1818.
[2]张海英.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5,(09):88-90.
[3]李绍红. 对行早期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8):122-123.
[4]马静.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4,(11):1830-1832. (袁堂素 余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