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551351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的下调基因(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1日 纪 冬 成 军 郭 江 刘 妍 陈国凤 王 琳
第1页

    参见附件(1117KB,4页)。

     PDH,电泳显示与未消减组相比,消减组中G3PDH基因产量大大减少,说明所构建的消减文库具有很高的消减效率(图2)。杂交产物经两轮PCR扩增后,T/A克隆后获得93个阳性菌落,PCR扩增,电泳显示含有200~2000 bp大小不等的插入片段(图3),挑选其中35个克隆测序、比对,有14个与已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96%~100%),见表3。

    3 讨 论

    HBV的致癌性可能是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的:(1)HBV DNA的染色体整合所产生的顺式作用。通过整合,HBV增强子、启动子等顺式元件可以改变细胞生长、分化基因的表达,从而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HBV编码蛋白的反式调节作用。HBV DNA插入的序列以及插入染色体的位点并不是固定的,顺式作用并不足以完全解释肝癌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HBV编码蛋白具有反式调节病毒、宿主启动子的作用,从而参与肝癌的形成[4]。LHBs就是一种HBV编码的反式调节因子,LHBs具有两种结构亚型,氨基端的前S结构域(前S1与前S2)指向内质网膜胞浆侧的内向型(ipreS)和指向内质网腔的外向型(epreS),这样的结构使得LHBs的功能具有多样性[5~7]:(1)提供肝细胞受体结合位点;(2)对于HBV的生活周期是必需的;(3) 诱导中和性抗体的产生;(4)细胞毒性;(5)致癌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