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进展
第1页 |
参见附件(489KB,4页)。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中的难题之一。早在1961年Petersdorf和Beeson[1]通过对100名病人前瞻性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不明原因发热”(FUO)的定义:反复发热超过38.3℃,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在1周的住院检查后仍未明确诊断的疾病。这个严格的定义把某些普通的自愈性和自限性疾病排除在外。下面将介绍FUO诊断的一些进展。
1 病因学分类
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如HIV感染的出现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有些专家建议一个更加全面的FUO定义,他们根据潜在病因将FUO分为4种亚型:经典型、院内型、免疫缺陷型和HIV相关型[2]。对每一亚型均根据症状和体征的差别而制定有不同的诊断标准。有些学者表示改变这个定义将不利于FUO患者病情的评价和治疗。1.1 经典型 满足经典型的诊断标准需要至少3次医院内病情的评估,3次看门诊,或在门诊经过1周的检查而未确诊。经典型FUO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结缔组织和炎性血管疾病及其它疾病。
1.2 院内型 是指住院至少24 h出现发热而入院前无明显感染迹象的FUO,至少3 d未确诊可考虑此诊断。此类疾病包括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难辨梭菌小肠结肠炎和药物热。在鼻胃插管或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鼻窦炎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1.3 免疫缺陷型 是指中性粒细胞数为500/mm3或更少患者的反复发热,3 d仍未确诊。此类中的大多数患者,发热原因是机会感染。通常会采用广谱抗生素来覆盖最可能的致病原。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真菌感染也必须要考虑。
1.4 HIV相关型 HIV感染的门诊病人持续4周的反复发热,或住院的HIV感染病人持续3 d的反复发热。HIV病毒可导致患者易于发生机会感染,此类疾病包括鸟分支杆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合并较少见的疾病如淋巴瘤、Kaposi’s肉瘤和药物热[3]。2 诊断学分类FUO的诊断学分类有4种:感染性疾病、恶性疾病、结缔组织、炎性血管性疾病和其他疾病[4]。近50年来,疾病的种类有所变化,例如,过去,系统性红斑狼疮是FUO的常见原因[5],但是现在由于血清学检测的进展,此类疾病较易诊断;总之,许多疾病以前曾称为FUO
,现在已不在FUO的范围之内了。
FUO的原因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分类。例如,自限性病毒感染的疾病在老年人中很少见,但是颞动脉炎、肿瘤和结核在老年人中更可能出现[6]。2.1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最主要原因,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感染约占1/3。最常见的感染是结核、脓肿、心内膜炎、鼻窦炎、骨髓炎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8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