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在老年人抑郁症中的应用(1)
第1页 |
参见附件(411KB,3页)。
收稿日期:20060609
作者单位:100010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作者简介:张捷,女,1962年1月生,北京市人,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Tel:01052176524, Email:zhangjie131@sina.com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仅次于老年性痴呆,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在65岁人群中发生率为1/7左右[1]。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临床上以焦虑症状突出为特点,主要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情绪低落、沮丧或焦虑,产生消极偏差,疑病妄想;有轻度的认知障碍;注意力分散,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多伴有睡眠障碍;有诸多心理问题,如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固执感、怀旧感等负性心理,且情感表现出文饰性、内向性和封闭性。与此同时,原有的躯体疾病加重或迁延不愈,卧床不起,甚至产生自杀妄想[2]。国内资料[3]表明,北京城乡13.4%的老人有抑郁症状,监测发现老年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 39%,老年住院病人抑郁障碍发病率为36%。
1病因病机
老年人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中医认为,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郁不伸导致脏腑不和而出现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火郁的种种表现。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郁证的论述。《灵枢•本病论》曰:“人忧愁思虑即伤正”、“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均明确指出情志致郁的发病机制。《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专篇,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强调气血郁滞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赤水玄珠•郁门•郁》:“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痿气急,有似虚证,先当开郁顺气,其病自愈”,指出体质素虚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老年人因年过半百,任脉虚,肝气衰,故发病是以肝肾渐虚,阴精衰少,髓海不足为病理基础;以思虑过度,心气营血暗耗,或忧郁恼怒,气郁痰迷,阳越于上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神志失守,思绪无轨,精神抑郁为病理改变[4]。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年老体弱,诸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加之社会活动逐渐减少,子女长大,相继离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1KB,3页)。